首頁>健康>

一、手太陰肺經穴位定位

1.中府:在胸外側部,雲門下1寸,平第一肋間隙處,距前正中線6寸。《鍼灸甲乙經》: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陷者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

2.雲門:在胸外側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線6寸。《鍼灸甲乙經》:在巨骨下,氣戶兩傍各二寸陷者中,動脈應手。

3.天府: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鍼灸甲乙經》: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中。

4.俠白: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鍼灸甲乙經》:在天府下,去肘五寸。

5.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肘中橫紋上動脈。

6.孔最: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鍼灸甲乙經》:去腕七寸。

7.列缺: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簡便取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鍼灸甲乙經》:去腕上一寸五分。

8.經渠:在前臂掌面橈側,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鍼灸甲乙經》:寸口陷者中。

9.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鍼灸甲乙經》:掌後陷者中。

10.魚際:在手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鍼灸甲乙經》: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

11.少商:在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鍼灸甲乙經》: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二、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定位

1.商陽:在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鍼灸甲乙經》: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2.二間:微握拳,當手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中。《鍼灸甲乙經》: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

3.三間: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後,橈側凹陷處。《鍼灸甲乙經》: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者中。

4.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鍼灸甲乙經》:手大指次指歧骨間。

5.陽溪:在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者中。

6.偏歷: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處。《鍼灸甲乙經》:腕後三寸。

7.溫溜: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處。《鍼灸甲乙經》:腕後,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8.下廉: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4寸處。《鍼灸甲乙經》:輔骨下去上廉一寸。

9.上廉: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3寸處。《鍼灸甲乙經》:在三裡下一寸。

10.手三裡: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鍼灸甲乙經》:曲池下二寸。

11.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鍼灸甲乙經》:在肘外輔骨肘骨之中……以手按胸取之。

12.肘髎:在臂外側,屈肘,曲池上方1寸,當肱骨邊緣處。《鍼灸甲乙經》:肘大骨外廉陷者中。

13.手五里:在臂外側,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鍼灸甲乙經》:在肘上三寸,行向裡大脈中央。

14.臂臑: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七寸處。《鍼灸甲乙經》:在肘上七寸,肉端。

15.肩髃:在臂外側,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肩端兩骨間。

16.巨骨:在肩上部,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者中。

17.天鼎: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後緣,當結喉旁,扶突與缺盆連線中點。《鍼灸甲乙經》:在缺盆上,直扶突,氣舍後一寸五分。

18.扶突:在頸外側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前、後緣之間。《鍼灸甲乙經》:在人迎後一寸五分。

19.口禾髎:在上脣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鍼灸甲乙經》:在直鼻孔下,俠水溝傍五分。

20.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脣溝中間。《鍼灸甲乙經》:在禾髎上,鼻孔旁。

三、足陽明胃經穴位定位

1.承泣: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鍼灸甲乙經》: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

2.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目下一寸。

3.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脣溝外側。《鍼灸甲乙經》:俠鼻孔傍八分,直瞳子。

4.地倉: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鍼灸甲乙經》:俠口傍四分。

5.大迎: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著部前緣,當面動脈搏動處。《鍼灸甲乙經》:曲頰前一寸三分,骨陷者中動脈。

6.頰車: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開口有孔。

7.下關:在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空下廉,合口有孔,張口即閉。

8.頭維:在頭側部,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鍼灸甲乙經》:在額角髮際俠本神兩旁,各一寸五分。

9.人迎:在頸部,喉結旁1.5寸處,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鍼灸甲乙經》:在頸大脈動應手,俠結喉。

10.水突: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鍼灸甲乙經》: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

11.氣舍:在頸部,當鎖骨內側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鍼灸甲乙經》:在頸,直人迎下,俠天突陷者中。

12.缺盆:在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鍼灸甲乙經》:在肩上橫骨陷者中。

13.氣戶:在胸部,當鎖骨中點下緣,距前正中線4寸。《鍼灸甲乙經》:在巨骨下輸府兩傍各二寸陷者中。

14.庫房:在胸部,當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鍼灸甲乙經》: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5.屋翳:在胸部,當第2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鍼灸甲乙經》:在庫房下一寸六分。

16.膺窗: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鍼灸甲乙經》:在屋翳下一寸六分。

17.乳中: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乳頭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18.乳根: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鍼灸甲乙經》:在乳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9.不容: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鍼灸甲乙經》:在幽門傍各一寸五分。

20.承滿: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2寸。《鍼灸甲乙經》:在不容下一寸。

21.樑門: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鍼灸甲乙經》:在承滿下一寸。

22.關門: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2寸。《鍼灸甲乙經》:在樑門下,太乙上。

23.太乙: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鍼灸甲乙經》:在關門下一寸。

24.滑肉門:在上腹部,當臍中上1寸,距前正中線2寸。《鍼灸甲乙經》:在太乙下一寸。

25.天樞:在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鍼灸甲乙經》:去肓俞一寸五分,俠臍兩旁各二寸陷者中。

26.外陵: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鍼灸甲乙經》:在天樞下,大巨上。

27.大巨: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

28.水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29.歸來: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30.氣衝:在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鍼灸甲乙經》:在歸來下,鼠鼷上一寸,動脈應手。

31.髀關: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平臀橫紋。《鍼灸甲乙經》: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

32.伏兔: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鍼灸甲乙經》:在膝上六寸,起肉間。

33.陰市: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鍼灸甲乙經》: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

34.樑丘:屈膝,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鍼灸甲乙經》:在膝上二寸兩筋間。

35.犢鼻: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膝髕下胻上,俠解大筋中。

36.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鍼灸甲乙經》:在膝下三寸,胻外廉。

37.上巨虛: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鍼灸甲乙經》:在三裡下三寸。

38.條口: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鍼灸甲乙經》:在下廉上一寸。

39.下巨虛: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鍼灸甲乙經》:在上廉下三寸。

40.豐隆: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鍼灸甲乙經》:在外踝上八寸,下廉胻外廉陷者中。

41.解溪: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鍼灸甲乙經》:在衝陽後一寸五分,腕上陷者中。

42.衝陽:在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鍼灸甲乙經》:在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三寸。

43.陷谷:在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後陷者中,去內庭二寸。

44.內庭:在足背當第2、3趾縫間的紋頭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者中。

45.厲兌: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鍼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四、足太陰脾經穴位定位

1.隱白: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鍼灸甲乙經》:在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2.大都: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本節後陷者中。

3.太白: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內側核骨下陷者中。

4.公孫: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鍼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本節後一寸。

5.商丘: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下微前陷者中。

6.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鍼灸甲乙經》: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

7.漏谷: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鍼灸甲乙經》:在內踝上六寸,骨下陷者中。

8.地機: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鍼灸甲乙經》:在膝下五寸。

9.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

10.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簡便取穴法: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取法仿此。《鍼灸甲乙經》: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中。

11.箕門:在大腿內側,當血海與衝門連線上,血海上6寸。《鍼灸甲乙經》:在魚腹上越兩筋間,動脈應手。

12.衝門:在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鍼灸甲乙經》:上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兩端,約文中動脈。

13.府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衝門上方0.7寸,距前正中線4寸。《鍼灸甲乙經》:在腹結下三寸。

14.腹結:大橫下1.3寸,距前正中線4寸。《鍼灸甲乙經》:在大橫下一寸三分。

15.大橫:在腹中部,與臍平,距臍中4寸。《鍼灸甲乙經》:在腹哀下三寸,直臍旁。

16.腹哀: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鍼灸甲乙經》:在日月下一寸五分。

17.食竇:在胸外側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鍼灸甲乙經》: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8.天溪:在胸外側部,當第4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鍼灸甲乙經》:在胸鄉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9.胸鄉:在胸外側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鍼灸甲乙經》: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0.周榮:在胸外側部,當第2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鍼灸甲乙經》:在中府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1.大包: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鍼灸甲乙經》:在淵腋下三寸。

五、手少陰心經穴位定位

1.極泉: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鍼灸甲乙經》:在腋下筋間動脈入胸中。

2.青靈:在臂內側,當極泉與少海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內側溝中。《鍼灸甲乙經》: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

3.少海:屈肘,當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鍼灸甲乙經》:在肘內廉節後陷者中,動脈應手。

4.靈道: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鍼灸甲乙經》:在掌後一寸五分。

5.通裡: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寸。《鍼灸甲乙經》:在腕後一寸。

6.陰郄: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鍼灸甲乙經》:在掌後脈中,去腕五分。

7.神門:在腕部,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掌後兌骨之端陷者中。

8.少府: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鍼灸甲乙經》:在小指本節後陷者中,直勞宮。

9.少衝:在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鍼灸甲乙經》: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六、手太陽小腸經穴位定位

1.少澤:在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鍼灸甲乙經》: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者中。

2.前谷: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鍼灸甲乙經》: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者中。

3.後溪: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鍼灸甲乙經》: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

4.腕骨: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鍼灸甲乙經》: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者中。

5.陽谷:在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下陷者中。

6.養老: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緣中。《鍼灸甲乙經》: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後一寸陷者中。

7.支正:在前臂背面尺側,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鍼灸甲乙經》:在腕後五寸。

8.小海:在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

9.肩貞: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鍼灸甲乙經》:在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者中。

10.臑俞:在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肩臑後大骨下胛上廉陷者中。

11.天宗:在肩胛部,當崗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鍼灸甲乙經》:在秉風后大骨下陷者中。

12.秉風:在肩胛部,崗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鍼灸甲乙經》:俠天髎,在外肩上小髃骨後,舉臂有空。

13.曲垣:在肩胛部,崗上窩內側端,當臑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鍼灸甲乙經》:在肩中央曲胛陷者中,按之動脈應手。

14.肩外俞: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

15.肩中俞:在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鍼灸甲乙經》:在肩胛內廉,去脊二寸陷者中。

16.天窗: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的後緣,扶突後,與喉結相平。《鍼灸甲乙經》:在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者中。

17.天容:在頸外側部,當下頜角的後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耳下曲頰後。

18.顴髎:在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面鳩骨下廉,陷者中。

19.聽宮: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耳中如珠子大,明如赤小豆。

七、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定位

1.睛明: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目內眥外。

2.攢竹: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鍼灸甲乙經》:在眉頭陷者中。

3.眉衝:在頭部,當攢竹直上入髮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

4.曲差: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1/3與中1/3交點。《鍼灸甲乙經》:俠神庭兩旁各一寸五分,在髮際。

5.五處: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督脈旁,去上星一寸五分。

6.承光: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

7.通天: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承光後一寸五分。

8.絡卻: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通天后一寸五分。

9.玉枕:在後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絡卻後七分,俠腦戶傍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髮際三寸。

10.天柱: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後髮際凹陷中,約當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鍼灸甲乙經》:在俠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者中。

11.大杼: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項第一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陷者中。

12.風門: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13.肺俞: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14.厥陰俞: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15.心俞: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16.督俞:在背部,當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17.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18.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19.膽俞: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20.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1.胃俞: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22.三焦俞: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三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3.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4.氣海俞:在腰部,當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25.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六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6.關元俞:在腰部,當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27.小腸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後孔。《鍼灸甲乙經》:在第十八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8.膀胱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後孔。《鍼灸甲乙經》:在第十九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9.中膂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後孔。《鍼灸甲乙經》:在第二十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30.白環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後孔。《鍼灸甲乙經》:在第二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31.上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與中線之間,適對第1骶後孔處。《鍼灸甲乙經》: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俠脊陷者中。

32.次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鍼灸甲乙經》:在第二空,俠脊陷者中。

33.中髎:在骶部,當次髎下內方,適對第3骶後孔處。《鍼灸甲乙經》:在第三空,俠脊陷者中。

34.下髎:在骶部,當中髎下內方,適對第4骶後孔處。《鍼灸甲乙經》:在第四空,俠脊陷者中。

35.會陽:在骶部,尾骨端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陰尾骨兩旁。

36.承扶:在大腿後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37.殷門:在大腿後面,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鍼灸甲乙經》:在肉郄(承扶的別名)下六寸。

38.浮郄:在膕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鍼灸甲乙經》:在委陽上一寸,屈膝得之。

39.委陽:在膕橫紋外側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內側。《鍼灸甲乙經》:出於膕中外廉兩筋間。

40.委中:在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鍼灸甲乙經》:在膕中央約文中動脈。

41.附分: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二椎下,附項內廉,兩旁各三寸。

42.魄戶: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三寸。

43.膏肓: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44.神堂: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45.譩譆:在背部,當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肩膊內廉,俠第六椎下,兩傍各三寸,以手痛按之,病者言,是穴。

46.膈關: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

47.魂門: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48.陽綱: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49.意舍: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50.胃倉: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51.肓門: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三寸。

52.志室: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53.胞肓:在臀部,平第2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54.秩邊:在臀部,平第4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55.合陽:在小腿後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委中下2寸。《鍼灸甲乙經》:在膝約文中央下二寸。

56.承筋:在小腿後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鍼灸甲乙經》:在腨腸中央陷者中。

57.承山: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兌腨腸下分肉間陷者中。

58.飛揚:在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七寸。

59.跗陽:在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穴直上3寸。《鍼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間。

60.崑崙: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細脈動應手。

61.僕參:在足外側部,外踝後下方,崑崙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鍼灸甲乙經》:在跟骨下陷者中,拱足得之。

62.申脈: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下陷者中,容爪甲許。

63.金門:在足外側部,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下。

64.京骨:在足外側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者中,按而得之。

65.束骨: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跖趾關節)的後方,赤白肉際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

66.足通谷: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跖趾關節)的前方,赤白肉際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者中。

67.至陰: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鍼灸甲乙經》: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八、足少陰腎經穴位定位

1.湧泉: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鍼灸甲乙經》: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2.然谷: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鍼灸甲乙經》: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

3.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

4.大鐘:在足內側,內踝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跟後衝中。

5.水泉: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去太溪下一寸,在足內踝下。

6.照海: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下一寸。

7.復溜: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鍼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上二寸陷者中。

8.交信:在小腿內側,當太溪直上2寸,復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後方。《鍼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筋骨間。

9.築賓:在小腿內側,當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太溪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鍼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上腨分中。

10.陰谷:在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鍼灸甲乙經》:在膝下內輔骨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得之。

11.橫骨:在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大赫下一寸。

12.大赫: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氣穴下一寸。

13.氣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四滿下一寸。

14.四滿: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中注下一寸。

15.中注: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肓俞下五分。

16.肓俞:在腹中部,當臍中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商曲下一寸,直臍傍五分。

17.商曲: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石關下一寸。

18.石關: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陰都下一寸。

19.陰都: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通谷下一寸。

20.腹通谷: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幽門下一寸陷者中。

21.幽門: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在巨闕兩傍各五分陷者中。

22.步廊:在胸部,當第5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鍼灸甲乙經》: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3.神封: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鍼灸甲乙經》: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4.靈墟: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鍼灸甲乙經》: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5.神藏:在胸部,當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鍼灸甲乙經》: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6.彧中:在胸部,當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鍼灸甲乙經》: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7.俞府:在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鍼灸甲乙經》:在巨骨下,去璇璣傍各二寸陷者中。

九、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定位

1.天池: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乳頭外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鍼灸甲乙經》:在乳後一寸,腋下三寸。

2.天泉:在臂內側,當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鍼灸甲乙經》:在曲腋下,去臂二寸,舉臂取之。

3.曲澤: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鍼灸甲乙經》: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

4.郄門: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鍼灸甲乙經》:去腕五寸。

5.間使: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鍼灸甲乙經》: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

6.內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鍼灸甲乙經》:在掌後去腕二寸。

7.大陵: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鍼灸甲乙經》: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

8.勞宮: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鍼灸甲乙經》:在掌中央動脈中。

9.中衝:在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鍼灸甲乙經》: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

十、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定位

1.關衝:在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鍼灸甲乙經》: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2.液門:在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鍼灸甲乙經》:在小指次指間陷者中。

3.中渚:在手背部,當環指本節(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

4.陽池: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手錶腕上陷者中。

5.外關: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鍼灸甲乙經》:在腕後二寸陷者中。

6.支溝: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鍼灸甲乙經》:在腕後三寸兩骨之間陷者中。

7.會宗: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橈側緣。《鍼灸甲乙經》:在腕後三寸空中。

8.三陽絡: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鍼灸甲乙經》: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

9.四瀆: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鍼灸甲乙經》: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

10.天井: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肘外大骨之後,兩筋間陷者中,屈肘得之。

11.清冷淵: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鍼灸甲乙經》:在肘上一寸,伸肘舉臂取之。

12.消濼:在臂外側,當清冷淵與臑會連線中點處。《鍼灸甲乙經》: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胻。

13.臑會:在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的連線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鍼灸甲乙經》:在臂前廉,去肩頭三寸。

14.肩髎: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肩端臑上,斜舉臂取之。

15.天髎:在肩胛部,肩井與曲垣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鍼灸甲乙經》: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間陷者中。

16.天牖: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下方,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鍼灸甲乙經》:在頸筋間,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

17.翳風:在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耳後陷者中,按之引耳中。

18.瘛脈:在頭部,耳後乳突中央,當角孫與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中、下1/3的交點處。《鍼灸甲乙經》:在耳本後雞足青絡脈。

19.顱息:在頭部,當角孫與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1/3的交點處。《鍼灸甲乙經》:在耳後間青絡脈。

20.角孫: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髮際處。《鍼灸甲乙經》:在耳廓中間上,開口有孔。

21.耳門: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耳前起肉當耳缺者。

22.耳和髎:在頭側部,當鬢髮後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鍼灸甲乙經》:在耳前兌發下橫動脈。

23.絲竹空: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眉後陷者中。

十一、足少陽膽經穴位定位

1.瞳子髎:在面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鍼灸甲乙經》:在目外去眥五分。

2.聽會:在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耳前陷者中,張口得之,動脈應手。

3.上關:在耳前,下關直下,當顴弓的上緣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耳前上廉起骨端,開口有孔。

4.頷厭:在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1/4與下3/4交點處。《鍼灸甲乙經》:在曲周顳顬上廉。

5.懸顱:在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中點處。《鍼灸甲乙經》:在曲周顳顬中。

6.懸釐:在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3/4與下1/4交點處。《鍼灸甲乙經》:在曲周顳顬下廉。

7.曲鬢:在頭部,當耳前鬢角髮際後緣的垂線與耳尖水平線交點處。《鍼灸甲乙經》:在耳上入髮際,曲隅陷者中,鼓頷有空。

8.率谷: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角孫直上方。《鍼灸甲乙經》:在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

9.天衝:在頭部,當耳根後緣直上入髮際2寸,率谷後0.5寸。《鍼灸甲乙經》:在耳上如前三分。

10.浮白:在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上方,天衝與完骨的弧形連線的中1/3與上1/3交點處。《鍼灸甲乙經》:在耳後入髮際一寸。

11.頭竅陰:在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上方,天衝與完骨的弧形連線的中1/3與下1/3交點處。《鍼灸甲乙經》:在完骨上,枕骨下,搖動應手。

12.完骨:在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下方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耳後,入髮際四分。

13.本神:在頭部,當前髮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2/3與外1/3交點處。《鍼灸甲乙經》:在曲差兩傍各一寸五分,在髮際。

14.陽白: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鍼灸甲乙經》:在眉上一寸直瞳子。

15.頭臨泣:在頭部,當瞳孔直上入前髮際0.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處。《鍼灸甲乙經》:當目上眥直入髮際五分陷者中。

16.目窗:在頭部,當前髮際上1.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鍼灸甲乙經》:在臨泣後一寸。

17.正營:在頭部,當前髮際上2.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鍼灸甲乙經》:在目窗後一寸。

18.承靈:在頭部,當前髮際上4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鍼灸甲乙經》:在正營後一寸五分。

19.腦空:在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頭正中線旁開2.25寸,平腦戶。《鍼灸甲乙經》:在承靈後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者中。

20.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顳顬後髮際陷者中。

21.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鍼灸甲乙經》: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

22.淵腋:在側胸部,舉臂,當腋中線上,腋下3寸,第4肋間隙中。《鍼灸甲乙經》: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取之。

23.輒筋:在側胸部,淵腋前1寸,平乳頭,第4肋間隙中。《鍼灸甲乙經》:在腋下三寸,復前行一寸,著脅。

24.日月: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鍼灸甲乙經》:在期門下一寸五分。

25.京門:在側腰部,章門後1.8寸,當12肋骨遊離端的下方。《鍼灸甲乙經》:在監骨下腰中挾脊,季脅下一寸八分。

26.帶脈:在側腹部,章門下1.8寸,當第11肋骨遊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鍼灸甲乙經》:在季脅下一寸八分。

27.五樞: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方,橫平臍下3寸處。《鍼灸甲乙經》:在帶脈下三寸。

28.維道: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樞前下0.5寸。《鍼灸甲乙經》:在章門下五寸三分。

29.居髎:在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鍼灸甲乙經》: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者中。

30.環跳: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鍼灸甲乙經》: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

31.風市: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膕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32.中瀆:在大腿外側,當風市下2寸,或膕橫紋上5寸,股外肌與股二頭肌之間。《鍼灸甲乙經》: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者中。

33.膝陽關:在膝外側,當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者中。

34.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膝下一寸,胻外廉陷者中。

35.陽交: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鍼灸甲乙經》: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

36.外丘: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鍼灸甲乙經》:在外踝上七寸。

37.光明: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鍼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五寸。

38.陽輔: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鍼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

39.懸鐘: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鍼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者脈中。

40.丘墟:在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

41.足臨泣: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跖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去俠溪一寸五分。

42.地五會: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跖趾關節)的後方,第4、5趾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鍼灸甲乙經》: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

43.俠溪:在足背外側,當第4、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陷者中。

44.足竅陰:在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鍼灸甲乙經》: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十二、足厥陰肝經穴位定位

1.大敦:在足大指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鍼灸甲乙經》: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

2.行間:在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大指間動脈應手陷者中。

3.太沖:在足背側,當第1、2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曰一寸五分,陷者中。

4.中封:在足背側,當足內踝前,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足內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

5.蠡溝: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鍼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上五寸。

6.中都: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鍼灸甲乙經》:在內踝上七寸胻中,與少陰相直。

7.膝關: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髁的後下方,陰陵泉後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鍼灸甲乙經》:在犢鼻下二寸陷者中。

8.曲泉:在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節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鍼灸甲乙經》: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得之。

9.陰包:在大腿內側,當股骨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鍼灸甲乙經》: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

10.足五里:在大腿內側,當氣衝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鍼灸甲乙經》:在陰廉下,去氣衝三寸,陰股中動脈。

11.陰廉:在大腿內側,當氣衝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鍼灸甲乙經》:在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中。

12.急脈:在恥骨結節的外側,當氣衝外下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素問》王冰注:在陰上兩旁,相去二寸半。

13.章門:在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鍼灸甲乙經》:在大橫外,直臍季脅端。

14.期門: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鍼灸甲乙經》:在第二肋端,不容傍各一寸五分,上直兩乳。

十三、任脈穴位定位

1.會陰:在會陰部,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脣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鍼灸甲乙經》: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之間。

2.曲骨:在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處。《鍼灸甲乙經》: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者中,動脈應手。

3.中極: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鍼灸甲乙經》:在臍下四寸。

4.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鍼灸甲乙經》:在臍下三寸。

5.石門: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寸。《鍼灸甲乙經》:在臍下二寸。

6.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鍼灸甲乙經》:在臍下一寸五分。

7.陰交: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寸。《鍼灸甲乙經》:在臍下一寸。

8.神闕:在腹中部,臍中央。《鍼灸甲乙經》:臍中。

9.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鍼灸甲乙經》:在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

10.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鍼灸甲乙經》:在建裡下一寸。

11.建裡: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3寸。《鍼灸甲乙經》:在中脘下一寸。

12.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鍼灸甲乙經》: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

13.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鍼灸甲乙經》:在巨闕下一寸,去蔽骨三寸。

14.巨闕: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鍼灸甲乙經》:在鳩尾下一寸。

15.鳩尾: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胸劍結合部下1寸。《鍼灸甲乙經》:在臆前敝骨下五分。

16.中庭: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5肋間,即胸劍結合部。《鍼灸甲乙經》: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7.膻中: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鍼灸甲乙經》:在玉堂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8.玉堂: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3肋間。《鍼灸甲乙經》: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9.紫宮: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2肋間。《鍼灸甲乙經》: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0.華蓋: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1肋間。《鍼灸甲乙經》:在璇璣下一寸陷者中。

21.璇璣: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天突下1寸。《鍼灸甲乙經》:在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

22.天突: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鍼灸甲乙經》:在頸結喉下二寸,中央宛宛中。

23.廉泉: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結喉上方,舌骨下緣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頷下,結喉上,舌本下。

24.承漿:在面部,當頦脣溝的正中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頤前下脣之下。

十四、督脈穴位定位

1.長強:在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鍼灸甲乙經》:在脊骶端。

2.腰俞:在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鍼灸甲乙經》:在第二十一椎節下間。

3.腰陽關: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素問》王冰注:在第十六椎節下間。

4.命門: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十四椎節下間。

5.懸樞: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第十三椎節下間。

6.脊中: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第十一椎節下間。

7.中樞: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素問》王冰注:在第十椎節下間。

8.筋縮: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第九椎節下間。

9.至陽: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第七椎節下間。

10.靈臺: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素問》王冰注:在第六椎節下間。

11.神道: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第五椎節下間。

12.身柱: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第三椎節下間。

13.陶道: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大椎節下間。

14.大椎: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鍼灸甲乙經》:在第一椎上陷者中。

15.啞門:在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0.5寸。《鍼灸甲乙經》:在項後髮際宛宛中。

16.風府:在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項上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其肉立下。

17.腦戶:在頭部,後髮際正中直上2.5寸,風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處。《鍼灸甲乙經》:在枕骨上,強間後一寸五分。

18.強間:在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4寸(腦戶上1.5寸)。《鍼灸甲乙經》:在後頂後一寸五分。

19.後頂:在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5.5寸(腦戶上3寸)。《鍼灸甲乙經》: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

20.百會: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鍼灸甲乙經》:在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

21.前頂: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3.6寸(百會前1.5寸)。《鍼灸甲乙經》:在囟會後一寸五分,骨間陷者中。

22.囟會: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2寸(百會前3寸)。《鍼灸甲乙經》:在上星後一寸,骨間陷者中。

23.上星: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鍼灸甲乙經》: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際一寸陷者中,可容豆。

24.神庭: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鍼灸甲乙經》:在髮際,直鼻。

25.素髎:在面部,當鼻尖的正中央。《鍼灸甲乙經》:在鼻柱上端。

26.水溝: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鍼灸甲乙經》:在鼻柱下人中。

27.兌端:在面部,當上脣的尖端,人中溝下端的面板與脣的移行部。《鍼灸甲乙經》:在脣上端。

28.齦交:在上脣內,脣繫帶與上齒齦的相接處。《鍼灸甲乙經》:在脣內齒上齦縫中。

版權宣告:本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文中內容為轉載,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請勿盲目試用,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最新評論
  • 1 #

    能否把胃經動態圖弄上呀?

  • 2 #

    謝謝分享,好人一生平安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三高”的人容易得冠心病嗎?如何治療冠心病,醫生說的很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