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如果說體重秤是告訴你有多胖的話,體脂秤就是出一個報告來告訴你,你是怎麼胖的。

這種能夠相對準確計算人體成分的技術,來自於近二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分析技術:BIA,生物電阻抗分析法。

BIA的基本原理可以用幾句話簡單解釋一下:

就是細胞內外都有細胞液。

低頻或直流電流透過的時候,電流從細胞外液流過。

電流頻率變高時,一部分電流從細胞內液流過。

於是在某一頻率下,電流可以部分穿過細胞膜,這樣就可以同時測量細胞內外液的電阻。

BIA透過研究人體相應部位不同頻率的阻抗值,結合人體體重、年齡性別等綜合引數,建立經驗公式,以此來推斷人體成分。

所以一般平時我們看到最多的體脂秤表面上會有四個金屬的接觸面,這種被稱為四電極體脂秤,兩個用於恆定電流的輸出,兩個用於電壓的檢測。

但四電極的體脂秤會產生一個問題,因為它只能測下肢的資料,所以提供的只是根據下肢測試結果推測出的全身資料,非常模糊。

雖然消費級產品講究一個便宜夠用,但是四電極因為測量能力有限,測量結果精度僅僅停留在僅供參考這個階段了。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在智慧體脂秤2Pro的時候,就已經引入了八電極,八電極就可以檢測上下身體的體脂率,所以資料更全面準確。這次華為是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聯合開發的HUAWEI TruFit 人體成分檢測演算法,可以提供幾乎是全方位的人體成分分析報告。

那麼這一代華為體脂秤3Pro,具體升級的點在哪呢?

我們先從外觀講起。

其實我手裡就有一個華為體脂秤2Pro,和上一代比起來,外觀更柔和精緻一些。

具體的區別體現在上一代把電極放在了下面,做了隱藏式的設計,整體感更好。

這一代增加了手和電極的接觸面積更大,提升了測量的準確性。

當然,前面介紹BIA的時候就和大家講了,在人體成分分析這一塊,硬體上大家差距不大,方法論也基本一致,就是透過大量的測試資料去完善經驗公式,提高測試演算法的精確度。

第一次用的時候就被其測試報告驚人的詳細程度給嚇著了,一口氣一個月減肥瘦了十斤。

所以華為體脂秤3Pro最大的變化,其實是HUAWEI TruFit 的第二代,採用了高低雙頻測量,資料的測試更加準確了。

這就好比電動車的自動駕駛韌體是付費的一樣,硬體上可以實現,但軟體也是有價值的,需要付費的。

於是時隔一年,我又上秤稱了一下,得出的結果依然是讓我渾身肥肉都抖了三抖。

大家可以看我的這個脂肪,30.2公斤,基本上等於懷了個孩子,在肚子里長到了小學生的年紀沒生出來。

我估計等生出來了就能再送個混天綾和乾坤圈了。

但也可以看到,我是經典的蘋果型身材,脂肪集中在軀幹和屁股,四肢其實還好。

這也是為什麼我跟很多人說我兩百斤,他們都不信的原因,因為我的脂肪比較集中,在衣服遮不住的地方不太反應的出來。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周圍的瘦子說出一個偏大的數,是因為他們的肉很會長,都長在比較隱蔽的地方。

另一點大家也可以看到,我的骨骼肌比較多,特別是下肢比較發達。

上肢因為我經常伏案工作,缺乏鍛鍊,是最孱弱的地方。

除了這個非常直觀的圖片之外,華為智慧體脂秤 3 Pro還有詳細的檢測結果分析。

用過四電極體脂秤的就可以感覺到,八電極檢測靈敏度的提升,帶來了檢測維度的大幅度提升。

資料的多樣化,就讓檢測的結果更有說服力了,比如我看完之後就以淚洗面,又長胖了一斤……不是,是我進一步減少了碳水的攝入。

然後還可以看到,我的基礎代謝率和蛋白質偏低,那麼怎麼辦呢?

它會講解你的蛋白質含量在一個什麼水平,如何修正這個比例,蛋白質在人體起到的作用。

再比如說這個骨鹽量我搞不懂是什麼意思,點開看一下。

進去之後發現是一個和骨質疏鬆相關的引數,數值越大,骨質疏鬆的可能性越低。

同時也可以看到,對於骨鹽量已經足夠的人來說,它會提出不一樣的營養學建議。

對於缺鈣的它可能推薦要有額外的鈣補充,我這種足量的,它就建議多吃水果蔬菜增加鈣質吸收,不建議額外補鈣。

另外華為智慧體脂秤3 Pro還和樹蘭醫療感染科醫生集團聯合開展了肝臟脂肪研究專案,結合大資料和AI技術檢測肝臟脂肪等級,評估肝臟健康風險。

我試用了一下肝臟脂肪研究APP,有點類似之前可穿戴做的心臟健康研究APP,具體使用和平時的檢測一樣,但是它可以用和專業機構聯合研發的演算法,對檢測的資料進行更專業的分析。

那麼毫無疑問的,體脂率巨高的我,肝臟風險已經達到了7.1級,屬於中高風險。

但說實話,這個數值雖然很簡單,對我的衝擊力還是不一樣的。

那麼具體要怎麼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呢?

除了這種形而上的健康建議之外,華為運動健康APP還有兩個更具體的功能。

飲食日記,輕斷食。

飲食日記就是字面意義上的,記錄自己每天的飲食。

每頓飯自己吃了多少東西,都可以在食譜裡面搜尋。

這個食譜的參考性還是挺強的,比如清湯抄手和紅油抄手的熱量就明顯不同。

具體到米飯上面,還可以精確到不同的米種。

點進食物詳情,還可以看到具體的營養元素組成。

這種內容和功能性的結合,我覺得是很好的營養學教育視窗。

但作為一個偏專業向的功能,我覺得還可以加入諸如升糖指數的介紹,未來華為要是出智慧血糖儀的話,可能會做一些資料上的聯動。

因為這個飲食日記的第一欄裡面就有一個聯動的視窗,這個運動消耗的數值就是多維度算出來的。

手機的計步是一個基礎的數值,還可以透過手環手錶更加精確的智慧運動識別,結合運動體態、心率、血氧等,得出更準確的熱量消耗,以計算每天的卡路里攝入和消耗。

另一個功能就是輕斷食。

它可以透過固定的模式對你進行餐飲的規劃。

不過我感覺這個更適合上班族,生活規律的人,不太適合我這種自由職業者。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在華為1+8的戰略下,華為對其他的智慧裝置也在進行自己的改造。

用可穿戴裝置計算運動熱量,透過食譜計算熱量,再用體脂秤動態連續地檢測身體的變化,這個是很成熟的專業健身玩家的需求。

當然,真正的專業玩家可以透過健身房的專業裝置來完成這個過程,上萬的體脂秤,數萬元的跑步機,專業的教練陪練。

但這種都太貴了,而且真正的成本不在一年數千元的會員費上面,還在於你需要具體的大塊連續的空閒時間去健身房上面,這才是真正昂貴的東西。

同樣的,智慧健康真的準確嗎?

我覺得幾百塊錢就能買到的消費級智慧裝置,是一定無法和檢測一次就一兩千的專業體檢相提並論的。

但是消費級的裝置的相比專業的大型裝置,有一個無法比擬的優勢,它就在你的身邊。

智慧手錶每天都戴在手上,智慧體脂秤就在寢室,每天都能測。

透過長時間的測量,累積了大量的資料,可以透過大資料和AI對風險進行預估,就可以某種程度上對高強度上班的現代人每天都進行體檢。

智慧健康起到的作用,是用相對科學專業的方法,和專業的機構去做定性定量的研究,可以用最低的門檻,去讓現代人每天關注自己的健康,而不是說真的要去代替專業的檢測。

只要你每天看到身體的變化,慢慢地自己的生活習慣也會被改變,事情總會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而華為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就是不斷和學界一起合作,研發更好的演算法,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風險評估,及時讓消費者去就醫。

因為整個智慧健康行業一直沒解決一個問題,大家都是找上游廠商貼牌生產,最多搞搞外觀設計之類的,整個生產到演算法,都是上游搞定的。

那麼上游廠商就沒有動力去推動行業,因為本身就是販賣一種大概的安全感,能出圖出資料,不會把胖子測成瘦子就行了。

於是體脂秤也一度出現很多醜聞,比如利用體重和性別身高年齡資料,倒推體脂率,完全沒有檢測的過程。

本質是一個體重秤加四個鐵片,然後手機APP可以透過體重輸出一個預定好的結果。

這些都是這個行業結構性的問題,因為能代工貼牌賺個錢就好了,沒有動力繼續往下面推進。

而華為在這裡面的角色就是探索性質的,它本能地要解決一些行業的問題,以此來改變這個品類。

我們看智慧體脂秤3Pro的多裝置聯動也好,軟體的功能也好,它都是為了實際地解決智慧健康公信力的問題。

透過多個裝置不斷迭代,不斷與學界加深合作,不斷為消費者提供實際的價值,完善一個從零到一的初步積累,最終在於全屋智慧,萬物互聯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自然而然,在華為看來一步一個腳印的事情。

7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蕁麻疹反覆發作,瘙癢難耐怎麼辦?醫生教你3步,方便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