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傷寒論》是一部以辨證論治為核心的經典著作,它的特點是以六經為綱,詳析八綱八法。其中雖無八綱八法之名, 而確有八綱八法之實。

四逆湯就是溫法之一,茲就其理法方藥等略述於後.

一、主證

四逆湯是少陰病寒化證的主方,其主證有四肢厥逆、無熱惡寒、神疲睏倦、下利清谷,脈沉微細(舌色淡紅或紫而青滯) 或無苔而中心淡黑,或舌質嬌嫩而胖大等。這都是少陰陽氣虛餒、寒邪直中或由表入裡所致。陽氣不能溫煦四末,則陰陽之 氣不相順接而四肢厥逆。少陰病雖有反發熱,乃是傷寒的兩感證。

而本證陽氣不支,陰寒內盛,所以只惡寒而不發熱。如果 發熱的話就不能與四逆證同語。由於陽氣不能充養頭腦,神志睏倦而欲寐,次其人似睡非睡,呼喚即醒,醒而旋即又睡,並 非實熱充斥不識人的昏睡。少陰主水火兩藏,其病非火病即水病;

水從寒化則為寒證,火從熱化則為熱證,但其間必因寒入 少陰,火敗水盛才能導致為本證,當其火敗水盛,水邪趨於腸胃則下利,陽氣不運則完谷不化,陽氣無力鼓動血脈,則脈沉 而微細;沉為在裡,微主氣虛,細主血虛,虛人感邪,陽不足與之爭,反為邪圍,凡此諸證,皆屬少陰陽虛陰盛所致。這種 陽虛陰盛的四逆證,採用峻溫回陽的四逆湯以救其逆,自是理所當然。四逆湯是姜、附、草三者組成:附於大辛大熱,氣味 雄厚,通行十二經脈無處不到;乾薑性味辛溫,固守中州;伍炙草之甘,以緩姜、附之急而補益中土,藥味雖簡,配伍謹嚴, 兩用辛溫,一走一守,又甘又緩,兵將俱備,何有不敗之寇,追溯其源,實即《內經》 “寒者熱之”“治寒以熱”的具體運 、 用,故為救逆的首方。

二、病機

《傷寒論》用四逆湯者,遍及太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諸篇。有因寒邪直中,有因表邪人裡,有因傷陽氣致陰寒 甚者。雖然寒邪的來路不一,邪之所傷的深淺有別,而寒者熱之的治法則是一致的。太陽“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 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

徐靈胎說: ·此誤下之證, 邪在外們引之入陰,故便清谷,陽氣不脫而危,雖然表證未除,而救裡為急……”說明表裡同病,裡證急於表證者應先救裡, 俟裡和而後表解。因為,如果先治可緩的表證,忽視洩利下脫的危候,賓主倒置則治必有失。須知先表后里的定法中別有治 法,所以在後一條又說“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裡,四逆湯方” 。同樣是表裡同病本條發熱頭痛 表證可知,然獨一里脈,治法則應權宜,雖然只此“脈反沉” ,但可知寒邪人裡傷陽之甚;

所謂正虛之處便是藏邪之地,邪 之所湊其氣必虛,此雖表裡同病,亦不可拘泥先表后里的定法,應細覓其治法,方不致誤。至於陽明篇“脈浮而遲,表熱裡 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 ,柯韻伯說: “脈浮為在表,遲為在髒,浮中見遲是浮為表虛,遲為髒寒,未經妄下而利清谷, 是表為熱,裡真寒矣。

”本篇獨此一條棄寒就溫的治法,個人認為,其童重在辨證求因,和臨證的鑑別,雖未明原因如何, 但從條文的前後連貫得知(前條為汗多面渴的豬苓湯禁例,後條為裡虛的胃中虛冷),本條是先病伏寒,或是苦寒過甚,誅伐 無過的緣故,也是表裡同病裡寒偏重的變局,如果表熱裡寒的話,則當溫清並用,始得寒熱俱除。所以以上三條只能是四逆 湯例證的旁支,而其主題還應從太陰、少陰、厥陰著眼,如自利不渴者,屬太陰當溫之,宜服四逆。

又如少陰病脈沉者,急 溫之,宜四逆湯。以及少陰病胸中有寒實,不當吐而當溫之宜四逆湯。厥陰篇的“大汗出,若大下利,熱不去內拘急……又 下利厥逆而惡寒,四逆湯主之” ;霍亂篇“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既吐且利,小便 ; 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等等,都說明了三陰病中一旦出現四逆證的時候,多是 少陰陽氣衰敗之證。尤在涇說“下利厥逆而惡寒,則不特無與內守,亦並不為外護矣” 。可見少陰病神疲睏倦的欲寐,和氣 血俱虛的微細之脈並見,而又復加亡陽脫液的下利等症,用四逆湯回陽救逆,驅散陰霾,才能敷其垂危之急,不然,稍縱即 逝,大勢告潰,故有人說少陰最多死證,稱少陰病為生死關,其理就在於此。

三、變方

四逆湯是回陽救逆的群方之冠,論其變法又是層出不窮,有通脈四逆,通脈四逆加豬膽汁,白通湯和白通加豬膽汁湯, 以及四逆加人蔘和茯苓四逆湯等諸方。凡諸四逆湯,都有共同的回陽就逆,而不同者,四逆湯本方屬純陰寒之證,其變法則 有陽氣浮越、陰盛格陽,乃至陽虛挾水等,先就其用藥增損歸納如表 11—1 以備析別。從表中的方藥用量來看,在四逆湯的 基礎上,藥有八種,方就有六變,今試從有關條文中再略加分析,以窟全豹。少陰病,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 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方後加人蔘)主之。

又下利清谷,裡寒 外熱,手足汗出面厥者,通脈 谷、肢厥脈微等陽虛證外,同時寓有反不惡寒,嘔吐面赤的假熱,及其或然證(或然證是或有或無的),與四逆湯證對比, 即陰寒更甚,逼迫陽氣向外飛越的嚴重病情,喻嘉言說: “下利裡寒,種種危殆,其外反熱,其面反赤,其身反不惡寒,而 手足厥逆,脈微欲絕,陰格陽於外,不能內返也。

”陳修園說: “此裡不通於外,而陰寒內拒,外不通於裡,而孤陽外越。 ” 此等危急證候,如不救其一線殘陽,勢必陰陽離決而死。所以在四逆中倍姜於附,固守中土,增益溫壯之力,使之陽有退舍, 陰陽之氣相通,故易名通脈四逆湯,而厥陰吐下止,而汗出肢厥,仍用四逆加豬膽汁涵治療,尤在涇說“吐下已止,陽氣當 復,陰邪當解……”此與四逆湯比較,病勢尤有進展,雖未下利清谷,而汗出肢厥特甚,故陽氣當復而不復,陰邪當解而不 解,仍陷亡陽之轍,似此陰寒內格之證,在通脈四逆湯中,伍入苦寒的豬膽汁。

降濁陰以反佐,取寒性包裹熱藥,不為陰霾 所格,即《內經》 “甚者從之”之理。至於白通湯和白通加豬膽汁湯,則與此略同,如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少陰病, 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此均屬少陰陰盛陽衰,寒者熱之,自然之理。而乾嘔煩者, 即為陽越之兆,加豬膽汁之苦寒,佐熱藥使行復陽之權,避免寒甚於中,熱藥至格拒不納之弊、但茯苓四逆湯出於太陽篇, 四逆加人蔘湯,出自霍亂篇,論其藥只茯苓一味之差,前者是發汗或下之後陽虛停水,為扶陽制水.後者則是利止亡血而厥 逆,用四逆救逆回陽,加人蔘益氣生津,其助陽回厥兩者則無二致。

四、結語

《傷寒論》之所以論寒病最詳,是有深意的。首先,就寒的含義而言,其性寒凝而屬陰邪,最喜傷人之陽。 《傷寒論》 說: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 ”又說“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及王履認 為寒之初客於面板,閉塞毛竅,鬱遏陽氣而為病云云,這就是隨著寒邪傷陽之淺深,人稟陽氣之多寡的不同而論治。所以有 陽為人身之主宰,有陽則生,無陽則死之說。

四逆證即是人體生命的動力——陽氣受傷,不能充沛於人體,四肢百骸無陽溫 煦;設四逆湯以救其逆是十分合拍的。前人說“傷寒法在救陽”實有見地。第二,四逆湯是回陽救逆方的鼻祖,臨床上多不 越此規範,而諸四逆湯中只有八味藥,尚且三味為反佐藥,實際上就是姜、附為主藥:那可說四逆湯即是姜、附的具體運用, 顯然,不窮求經旨,而畏姜、附如虎者是錯誤的。但必須正確掌握本方的劑量、配伍的權變,對於提高療效是有很大的意義。 第三,四逆湯中反佐藥的運用,是一個良好的典範,由此而旁及瀉心、陷胸諸法,都是寒溫並用,攻補兼施,無不絲絲入扣, 用之於臨證,確有立竿見影之效。

個人認為讀仲景書,既要通其常,還要達其變,要看到其底面,更應注意其四旁,這樣心 領神會,才能恰到好處。

宣告:文章圖片來源網路,侵刪。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資訊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有問題可留言,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腎友透析要從飲食控制,病從口入,減少“磷”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