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
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高山流水李煒(古箏演奏家)
孫思邈在繼承並總結古代養生思想的同時,也創新了不少新的思想。他提出了 “養生十要”,並主張其為“養性之都契。何謂“養生十要”? 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論,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
1.嗇神。嗇神之法即養生之術。“夫養性者,欲所驚剞以成性,性自為善。”性善則內外百病不起,災禍無由以生。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養,要做到“身居亂世紛爭之中,視功名利祿如糞土”。試想人要是對個人的功名利祿汲汲以求,整天想著如何升官發財而忙忙碌碌,又怎麼會有心思去管自己的身體呢?嗇神之要又須節制情志和七情以養神。神者為心所主,七情者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分屬五臟,過用則傷。告誡人們“莫憂思,莫大怒,莫悲傷,莫大懼,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涓涓懷忿恨。”
2.愛氣。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愛氣必須懂得精能化氣,氣有生精,精氣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思過用必定耗氣傷精的道理。愛氣還須通曉“依時攝生法則”,即使身體適合四季氣候的變化,如冬季嚴寒,陽氣內藏,不可作勞汗出,以免發洩陽氣,有損健康。所以要以食攝養以保氣。
3.養形。即重修身之道。他說“雖常服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長生也。”養形的要妙在於“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強調運動能使人氣血流通,經脈和調。但要避免過勞。如“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行傷筋”。只有重養形方能強身。
4.導引。導引、按摩,吐納、調氣是孫思邈養生要妙的重要內容。前者為健身體操,以動為主,後者為呼吸體操,以靜為主,二者均屬氣功範疇,名動靜氣功。導引調氣可祛病延年。現代社會,人們容易久坐傷氣,又有十人九痔之說,充分證明了現代人缺乏運動對身體的影響,常習導引之術利於氣機條暢。
5.言論。養生須“從四正”(言行坐立),言為四正之首。他強調“言最不得浮想妄想”。要像孔子說的那樣“思無邪”,只有心無邪念,言語才能得其“正”。他要求人們“莫多言,多言則乏汽。”“宜少語,少語則氣得以充養。”要做到慎言語以防耗氣。
6.飲食。他認為,飲食養生以節儉為第一要妙。日常飲食,“每令節儉”。如果貪圖口味,多餐大飽,以致食後腹中彭亨短氣,以致發生疾病。他提倡“淡食”即飲食清淡,少用厚味辛辣油膩甘肥之物。做到節飲食,以保平安。這一點尤為值得現代人注意,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諸多現代高發的疾病早已被科學證明與飲食有相當大的聯絡,嗜肥甘厚味、多鹹、多油顯然是不利於養生的。
7.房事。他強調,男女之情乃人倫之常,不可強禁,也不可太放,為貴有節而已。做到房事有節,就可以保天年。
8.反俗。即反世俗求長生。“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繁而我小記,眾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臨時俗之儀,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引為不死之藥,天下莫我知也。”個人理解這其實就是讓人們心胸開闊,不要整日被一些瑣碎小事而牽絆,或者是為了無謂的事情而勞神耗氣,但這跟一個人的修養和見識有關,精神境界高了,人自然也就看得開了。
9.醫藥。指服食藥以保健而言。他長年隱居山林,研究藥物養生功效,發現“百藥有濟命”之功效。如茯苓酥,主除萬病,久服延年;杏仁酥,主除萬病,除諸風、虛勞冷方;地黃酒酥,令人發白更黑,齒落更生,健腦滿室,還年卻老等。
10.禁忌。禁忌是多方面的:在德行方面要做到“修善積德”、“常念善勿念惡”“常念生無念殺”、“常念信無念欺”。在飲食方面,如“食物冷熱相宜”,因“熱能傷骨,冷能傷肺”應做到“熱勿灼脣,冷無冰齒”;飲酒,“久飲酒者,腐爛腸胃,漬髓蒸筋,傷神損壽”,所以“飲酒不欲使多,勿令至醉”。這些行為在物質充裕的現代社會,對於暴飲暴食、冷熱不禁的現代人來說也有很大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