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而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此時最熱。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
天氣進入“悶熱”階段,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時期,陽氣外發,陰伏於內。中醫認為,溼為陰邪,性黏膩、穢濁影響體內陽氣執行,而人體產生“沉重”“睏倦”感覺。所以,要驅除夏季不適感,即要養陽,又要除溼。
在夏季,現代人經常使用空調又大量地吃西瓜、冷飲等,很容易造成身體的寒溼加重,經絡淤堵。身體寒溼可分為五級,一級寒溼侵犯表皮,症狀:面板騷癢,長溼疹。二級侵犯肌肉,症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痠痛,腰痠乏力。三級侵犯到骨骼、關節,即是骨寒溼,症狀:肩周炎、肩痛、頸椎病、腰痛、風溼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四級寒溼在臟腑(子宮、卵巢、睥胃、肺)。五級寒溼在身上(瘤)。
那除了吃藥該如何祛除身體裡的寒溼呢?有以下幾種簡單的辦法:多運動、出汗就是排寒溼最好的方法;每晚堅持用溫水泡腳或蒸腳;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溼;膏藥穴位敷貼、艾灸、刮痧、拔火罐等祛寒溼;經常食用一些補血的食物補足血液也是祛寒溼的根本。
現在已進入中伏,也是一年中溼氣最重的時候,此時養生重點為消暑寧心,去溼健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