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消化性潰瘍,因潰瘍的形成和發展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稱消化性潰瘍;因本病絕大多數(95%以上)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所以又稱胃、十二指腸潰瘍。本病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在全世界均多見,但世界各國的發病率有顯著的差異,地理環境、氣候、種族、遺傳、風俗、飲食習慣等因素對本病的發生均有影響。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多於女性。全年都可發作,但以春秋季節發作者多見。本病屬於中醫學的“胃痛”、“胃脘痛”、“心胃氣痛”、“嘔吐反胃”等範疇。

消化性潰瘍的病因病機

本病發生的病因病機較複雜,但與情志不舒、飲食不節或酗酒、吸菸、遺傳及服用某些藥物有關。

情志不舒、憂思惱怒,鬱而不解,傷及於肝,肝氣鬱滯,橫逆犯胃,胃氣失其和降,而致胃脘疼痛;肝氣不舒,鬱久化火,耗傷胃陰,而出現胃脘隱痛;肝氣犯脾,脾不運化,溼濁內生,胃氣上逆,則出現噯氣、反酸、噁心嘈雜等症;若體質素虛,或胃痛日久,傷及脾陽,中陽不振,則出現脾胃虛寒症狀,如倦怠無力,畏寒喜暖,上腹隱痛,遇冷痛;肝鬱遷延日久,氣滯血瘀,表現為上腹刺痛,痛有定處,甚則傷及脈絡而出現嘔血或黑便等。若飢飽不常或暴飲暴食,損傷脾胃,脾不運化,胃氣不降,氣機阻滯,或辛辣酗酒,生冷不節,亦可傷及脾胃,產生溼濁,蘊結於中,或服用某些藥物等,均可引起本病的發生。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其病因和發病機理較為複雜。認為潰瘍的形成是對胃、十二指腸粘膜的保護因素和損害因素的關係失調所致。

食物的化學性和機械性因素、胃液中的鹽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對胃、十二指腸粘膜的潛在損害因素。但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因素並不損害胃、十二指腸粘膜而致病,這是由於機體貝有一系列保護性機理,包括胃粘液、胃粘膜屏障、粘膜細胞的高度更新旺盛、胃腸壁的血液供應豐富、鹼性十二指腸液和胰液的中和胃酸作用、腸抑胃泌素、其他胃腸激素以及正常的節律性胃、十二指腸運動功能等。有些食物本身對胃酸也起中和及稀釋作用。這些保護因素在神經內分泌的調節下構成一列的防禦環節,這就使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既能保證消化功能的完成,又能保護胃、十二指腸粘膜不受到損害,或僅受輕微損害,也能很快癒合。

除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功能紊亂可促使潰瘍形成外,飲食失調也是重要因素。食物和飲料對胃、十二指腸粘膜可起物理性(如粗糙食物、骨刺等)或化學性(如過酸、辛辣食物、酒精等)損害作用;咖啡則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不規則的進餐時間可破壞胃分泌的節律。以上均是潰瘍的形成因素。某些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利血平、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等服用一定量後均可間接造成胃、十二指腸粘膜的損害而發生潰瘍。吸菸可引起血管收縮,抑制胰液和膽汁的分泌而減少其在十二指腸內中和胃酸的能力,吸菸還可引起膽汁返流到胃內而破壞胃粘膜屏障,導致返流性胃炎或潰瘍。長期大量吸菸不利於潰瘍的癒合,亦可引起潰瘍復發。此外,O型血的人發生十二指腸潰瘍高於其他血型者。有胃、十二指腸潰病病人的親屬中,本病發病率高於正常人。

消化性潰瘍的症狀1.疼痛

上腹部疼痛或不適是主要症狀。

(1)疼痛的性質表現不一,可為飢餓樣不適感、鈍痛、脹痛灼痛或劇痛等。

(2)疼痛的部位:胃潰瘍的疼痛多位於劍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則多位於上腹正中或偏右。痛的範圍一般如手掌大小,可有侷限性的痛點。當潰瘍較深或有穿透性者,疼痛可涉及背部。

(3)疼痛的時間:痛有節律性,胃潰瘍病人上腹疼痛多發生在餐後半小時到兩小時,到下一餐前已消失,天天如此,如不治療可持續數天、數週或更長;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上腹疼痛多發生在餐前,故稱“空腹痛”,進食後疼痛可減輕或完全緩解。其疼痛也可發生於晚間睡前或半夜疼痛。

(4)疼痛可因飲食不當、情緒波動、氣候突然變冷等因素而加重。

2.其他症狀

其他胃腸道症狀有嗝氣、反酸、噁心、嘔吐等可單獨出現也可伴隨疼痛出現。

3.特殊檢查

(1)X線鋇餐檢查:在鋇、氣雙造影檢查時,可看到龕影。

(2)纖維內窺鏡檢査:可看到潰瘍的部分、大小、形狀、其邊緣和底部的情況,還可取出組織做檢査,區別良性和惡性。

(3)胃液分析:胃潰瘍病人的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於正常;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胃酸則多增高。

(4)糞便隱血檢査:若糞便隱血陽性(經3天素食後),則提示為活動性潰瘍。經治療1~2周可消失。

三、消化性潰瘍的治療1.中醫辨證治療

中醫治療常見的型別有虛寒、氣滯、鬱熱、陰虛、血瘀等。

(1)虛寒型

病人表現為上腹隱痛,畏寒喜熱,遇冷痛甚,面色萎黃,倦怠無力,口吐清涎,大便溏薄,舌質淡,脈沉細。治則宜健脾和胃,溫中散寒。可應用黃芪建中東加良姜、香附等治療。

(2)氣滯型

因肝鬱氣滯,肝胃不和,病人表現為右脅疼痛、胃院脹滿、嗝氣反酸、納食減少、苔薄白、脈弦或沉弦。治則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可採用柴胡舒肝散加減治療。

(3)鬱熱型

病人表現為胃脘疼痛,食後加劇,胃中灼熱,口乾而苦,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治則宜清熱和胃,可採用二陳東加山梔、黃芩、黃連、佛手等治療。

(4)陰虛型

病人表現為胃脘隱痛、心中煩熱、口乾少津、手足心熱、大便乾結、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或沉細。治則宜滋養胃陰,可採用沙蔘麥冬東加減治療。

(5)血瘀型

因肝鬱日久,氣滯血瘀,病人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劇烈,多為刺痛或痛如刀割,疼痛固定不移;甚者可反覆出現黑便或嘔血、舌質暗紫或有瘀血斑點、脈弦或澀。治則宜活血化瘀,理氣和胃。可採用失笑散合金鈴子散加三七、白芨治療;伴有出血者宜涼血止血,可用瀉心東加地榆炭、側柏炭、藕節炭等治療,也可服用雲南白藥。

2.現代醫學對本病的治療(1)應用制酸藥

制酸藥可減低胃、十二指腸內的酸度,緩解疼痛,促進潰瘍癒合。常用的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鋁膠、胃舒平胃得樂等。

(2)用抗膽鹼能藥

這類藥能抑制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痙攣,改善區域性營養和延緩胃排空。因有禁忌症及併發症,較少使用於潰瘍病。常用其暫時止痛,如阿托品、胃復安、普魯本辛等。

(3)組胺H2受體拮抗劑

這類藥有消除組胺導致分泌胃酸的作用,故能用以治療消化性潰瘍。其合成種類較多,目前常用的是甲氰咪呱有良好療效。

四、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

常見的併發症有:出血、穿孔、幽門梗阻(暫時性和永續性)、癌變。發生併發症後要積極治療,經藥物保守治療無效時,要手術治療,否則有生命危險。

五、消化性潰瘍的預防

預防本病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避免憂思惱怒,保持樂觀精神,消除過度的精神緊張

2.注意飲食規律,定時進食,定量,不貪食,避免暴飲暴食

3.避免辛辣食物或過酸食品,少飲咖啡等;節制或戒除菸酒

5.避免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害的藥物,如抗風溼病的藥物不宜久服

6.如已發生潰瘍要積極治療,使其癒合,並要防止其復發。

【作者寄語】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三七粉可以養護心血管健康,但這3大誤區,卻讓很多人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