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隨著診斷技術發達、生活水平提升,甲狀腺疾病發病率也隨之提高。

目前,甲狀腺疾病是內分泌領域第二大疾病,在臨床上相當多見。保守估計,當下我國有超過2億的甲狀腺疾病患者。

常見的甲狀腺疾病:主要有甲亢、甲減和甲狀腺結節三大類,其中因甲亢、甲減需要針對性治療,而被人們所熟知。

那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呢?在防治過程中,我們又該注意什麼?

甲亢還會變甲減?

很多人以為既然是甲亢了,那就始終是甲亢了,並不會和甲減扯上關係。

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甲亢是可以變成甲減的,如果沒有及時檢查調整,反而會加重病情。

在以下幾種情況下,甲亢可能會變成甲減:

1. 藥物治療過度

在甲亢患者進行藥物治療階段時,如果服用過量的西藥,很容易導致體內的甲狀腺激素被抑制,從而出現藥物性甲減的情況。這時合理減少藥量,可以及時糾正甲減情況。

2. 碘131放射治療

這種療法原理是殺死部分甲狀腺細胞,然後透過減少人體激素的分泌達到甲亢治療效果。但是因為殺死甲狀腺細胞數量後效果因人而異,所以臨床上多以甲減為治癒目標。

3. 手術治療效果

手術治療甲亢,需要切除甲狀腺組織以達到治癒效果。如果切除甲狀腺組織不夠多可能治不好甲亢,或手術後很快復,切除過多可引起術後甲減。

甲亢患者診療時,要警惕甲亢變甲減的訊號出現,如有嗜睡、怕冷、反應遲鈍、睏倦、表情體重增加、呆滯、食慾減退等,需要及時複查甲狀腺功能,避免被誤診為心臟病、貧血、更年期、抑鬱症、血脂紊亂或年老體虛等。

甲亢患者用藥期間,如何避免發生甲減?

1、不要隨意停藥,要及時複查:

目前甲亢治療還是主張長程療法,一般療程1年半至2年,有些特殊患者(比如兒童)可能用藥時間更長。

一般來講,甲亢症狀控制,血甲狀腺激素水平正常後,藥物應逐漸減量,每2-4周減量一次。減量至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的最小劑量後維持治療,總療程約1年半至兩年。

服藥期間需定期在門診複查甲狀腺激素三項等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酌情調整甲亢藥物劑量,如不及時減量,就有可能導致藥源性甲減發生,而甲減亦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2、定期複查血常規、肝功能:

因抗甲亢藥物有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肝功能損害的副作用,所以在用甲亢藥物期間需監測血常規和肝功能。

患者如服藥後出現咽痛、發熱、食慾減退、噁心、厭油等不適,應立即就診(上述表現很可能是白細胞減少或肝功能損害所致)。

在抗甲亢藥物使用的症狀控制期,每1-2周查血常規1次,當白細胞少於2.5x10^9/L,中性粒細胞少於1.5x10^9/L時應考慮停藥觀察。

用藥後亦要監測肝功能,醫師會根據患者用藥情況適時安排複查肝功能,一般1至3個月檢查1次。

3、注意有無藥物過敏:

因個別患者有可能出現甲亢藥物過敏的副作用,如出現面板起坨伴瘙癢應立即來醫院面板科和內分泌科就診,如判斷為藥物過敏,需停用抗甲亢藥物,改其他藥物治療。

4、切勿自行停藥:

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甲亢複發率較高,如果吃吃停停,甲亢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個別人會導致甲亢性心臟病,心衰。

如果療程不夠,過早停藥,甲亢很快即會復發。

為了有效控制甲亢,降低複發率,在停藥之前需經醫師認真評估後再決定是否停藥。

10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老人」高齡糖友,家人應該如何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