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們對中醫藥副作用的認識還遠遠不夠。作為一名醫生,經常有朋友要我給他推薦“好的保健藥方”,希望可以藉此保健身體,延長壽命。
有這樣的藥方嗎?當然有!但是卻不是通常人們所想象的那樣。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也就是《傷寒論》說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所以中醫實際是以偏治偏的。
比如一說到“補氣養血”、“補腎填精”、“強腰壯腎”等等這類詞彙,你是否覺得這類藥方就是萬能的?好像所有人都需要補氣養血,即使沒有血氣虧虛的人,喝一點補氣養血的中藥好像也總會有點好處。
這就大錯而特錯!
就說補氣養血吧,給一個氣血虧虛的人補氣養血當然沒錯,但如果是一個溼熱內蘊,或者溼熱體質的人,那就是有害無益了。因為補氣助熱,補血助溼,溼熱太盛會導致諸多疾病,甚至可能引動肝風,導致痿痺之症。
補腎填精和強腰壯腎也是同樣的道理。補腎好像總是好事,沒事泡點枸杞子菊花,更有甚者沒事就吃點六味地黃丸,認為即使沒好處,起碼沒壞處。卻不知,腎分陰陽,有嚴格的區別,如果補錯,有害無益。
吃中藥,如果沒好處,就一定有壞處!
有句中醫師常說的話,引起人們的誤會尤其大。那就是“中醫藥有雙向調節作用”,這就好像是說,一個六味地黃丸,如果你腎陰不足,它就可以補腎陰,如果你腎陽不足,它就可以補腎陽。
這是不可能的。
一定要記住,中藥之所以能夠治病,是因為中藥具有偏性。所以吃任何中藥,如果無益就一定有害,不存在“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說法。
濫用抗生素在這些年逐漸得到了普遍共識,某些西藥輔助用藥的濫用也開始在引起醫療界的重視。但是中藥的濫用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濫用中藥有兩方面的害處。一是不利於治病救人,貽誤病人的治療時機,甚至起到損害身體的反作用。二是不利於中醫藥本身的發展。運用中醫藥必須抱著嚴謹的態度,而不是想著“中藥反正吃不死人”。否則就會在遣方配藥的時候隨意添加藥物,認為我什麼藥都用一點,總能夠瞎貓碰著死耗子,長此以往,中醫藥怎麼可能健康發展?
讀了這篇文章,希望你下次再去商城或藥店,看到琳琅滿目的中藥保健品,不會再盲目的購買,不僅費錢,關鍵還費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