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含揮發油如桂皮醛、苯甲酸苄酯、乙酸肉桂酯、β-蓽澄茄烯、菖莆烯、香豆精等。現代藥理研究結果顯示: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與利尿作用等。性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用: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主治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等。一般用量:3-12g。溫病高熱、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慎用。
臨床應用,桂枝辛溫解表,《傷寒論》麻黃湯方中,桂枝與麻黃相須配伍,發汗作用突出,適用於太陽衛陽充足體質而外感風寒之表實證。《傷寒論》桂枝湯方中,桂枝與芍藥同用,調和營衛,適則用於太陽衛陽不足體質之外感風寒表虛證,表現為惡風發熱、頭痛、汗出、脈浮緩、脈浮弱者。若再加葛根,即桂枝加葛根湯,適用於外感風寒表虛證,症見項背強几几者。
桂枝溫通經脈,所以常被用於治療風溼痺痛等。如風溼三方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湯,適應證為風寒溼邪外侵,周身肢節疼煩,不能自轉側者。《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知母湯,則以桂枝配芍藥、麻黃、防風,更加白朮、附子、知母、生薑等,主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者,是風寒溼痺,日久陰陽俱傷,胃氣不和之證。臨床上以桂枝芍藥知母湯配合五藤飲等治療尪痺即類風溼等,確有療效。焦樹德先生治療尪痺的經驗方,也是以此方為基礎,並加用溫腎通督之藥。而《傷寒論》當歸四逆湯,即桂枝、芍藥配伍加當歸、通草、細辛或加吳茱萸、生薑等,用治風溼病、雷諾氏症“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或內有久寒而表現為心腹冷痛,或痛經突出者。《金匱要略》黃芪桂枝五物湯,則主治血痺而表現為肢體麻木不仁者。臨床常用此方加桃仁、紅花、地龍、雞血藤等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肢體麻痛、冷涼等,常有佳效。
桂枝可通陽化飲、利小便,所以《傷寒論》五苓散、苓桂術甘湯以及《金匱要略》治療心中痞、諸逆、心懸痛的桂枝生薑枳實湯,皆是取其通陽利小便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治療冠心病、耳源性眩暈等,皆有佳效。《傷寒論》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治“治傷寒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結合桂枝加桂湯方意,提示桂枝確實具有平衝降逆作用。只是此奔豚可以是心神疾病,實際上也可見於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常用苓桂茜紅湯治療冠心病,即苓桂術甘東加茜草、紅花。臨床曾師其意治療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一例,迅疾收效。而《金匱要略》治療支飲胸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脈沉緊的木防己湯,藥用桂枝應該也有通陽化飲利小便之意。鄒澍《本經疏證》雲:“桂枝其用有六:一曰和營,二曰通陽,三曰下氣,四曰利水,五曰祛瘀,六曰補中”。此桂枝除了通陽利水以外,也可活血祛瘀。臨床上,常在此方基礎上,加用炒葶藶子、茯苓、茯苓、丹蔘、桃仁、紅花等,臨床用治肺心病等多種心臟病所致的心衰,確有很好療效。
至於桂枝祛瘀活血的功用,最有代表性的方劑還是《金匱要略》的桂枝茯苓丸。該方原用治“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者,桂枝配合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藥,祛瘀消癥散結,何以用桂枝?以瘀血多寒,血得熱則行故也,故而桂枝溫通,有利於活血祛瘀。實際上,這也是桃核承氣湯、下瘀血湯等方,藥用桂枝之用意。臨床上,我們臨床最喜歡用桂枝茯苓丸治療婦女盆腔瘀血綜合症以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盆腔炎等。凡表現為腹痛、腰痛,存在失眠健忘,或如狂發狂等精神症狀,左下腹有侷限深在壓痛,或顏面有瘀斑者,皆選用桂枝茯苓丸配合錦紅片即酒大黃、紅藤治療,可以說屢用屢驗,不僅可以祛瘀,更可消斑養顏。
另外,桂枝通陽,也可引申理解為溫補作用。因為桂枝配合芍藥,或更加黃芪、當歸等,常可用於陰虛陽弱虛勞、中髒虛寒腹痛等。《金匱要略》治桂枝龍骨牡蠣湯,原用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者,小建中湯,原用治“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可以說是溫中有和,溫中寓補,極盡巧思。如果氣血虧虛嚴重,臨床則應該加用黃芪、當歸等,此即黃芪建中湯、黃芪當歸建中湯方意。臨床上用治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以及內傷發熱等,常有卓效。而《金匱要略》腎氣丸在生地、山茱萸、山藥等滋陰補腎基礎上,加桂枝、附子,陰中求陽,也取桂枝、附子通陽或曰溫補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