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很多人問我喝了黃芪出現了很多副作用怎麼辦?這時候需要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適合用黃芪的人群,或者是不是適合單獨用黃芪泡水。
強調一下,如果症狀複雜,比如虛實夾雜,或有多種疾病的人,不要在網上用一句話諮詢醫生,自己應該用什麼藥。因為網上你能描述的資訊有限,並且看不到舌苔、摸不到脈搏,無法做到四診合參,很容易誤診,造成不好的結果。如果要就醫,請選擇正規醫院、診所,請醫生四診合參、辨證論治。
下面說一下有幾種情況的人不適合用黃芪。但是,如果配伍得當(比如增加一些滋陰的藥材),其實有些時候也可以用。只是不宜單獨使用黃芪。
1、實證不宜黃芪是補虛藥,所以,身體不虛、只有實證的人不適合用,什麼是有實證的人呢?簡單的理解就是,實證是不該有的東西,你有了,或者多了;虛證是該有的東西,你沒了,或者少了。
第一種,表實邪盛。
也就是外感病(比如感冒、流感等)中後期,感冒已經得了,畏寒發熱、流涕咽痛、肌肉痠痛等典型症狀都很明顯了,這時再服用黃芪容易“關門留寇”,容易讓邪氣(病菌)留在體內,不跑出去,這時不適合喝黃芪。
第二種,氣滯、溼阻、食積內停。
當黃芪用於脾胃病,如果是由於氣滯、溼阻、食積等實邪,用黃芪反而會加重症狀。
比如實證和虛證的胃脹痛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實證的患處,不喜歡被按,虛證則相反,用手捂一下或者用熱水袋敷一下會比較舒服一點。比如有的人胃脹痛、腹脹痛,按一下更痛,這是實證,這種情況就不適合黃芪。本來就實,再一補,容易把邪氣補得更盛。
或者觀察舌苔,如果是舌苔厚膩,多是有溼盛,也不宜單用黃芪。
或者留心發病誘因,是否是在吃得太多、吃得太油膩,或者在生氣、有情緒變化後發病,多是有明確誘因的實證。
這些時候,需要配一些行氣、化溼、消食化積、消脹的藥。
第三種,新發或病勢急劇的疾病。
一些新起的病、突然發病,病勢急劇時,多為實證,比如突然胃痛,感冒咳嗽剛起。
一些長期的、慢性的疾病,病勢已經減緩的,多為虛證,比如久咳、久瀉等。
第四種,體質比較壯實的人
年輕、體質比較壯實的人,得病多為實證。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多為虛證。
2、陰虛陽亢不宜黃芪是補氣藥,氣屬陽,陰虛陽亢這類病人,不適合。
陰虛陽亢的人,典型特徵就是呈“陽”的狀態,表現為熱、動、燥,機體功能活動亢進這類特徵,比如脈搏快,怕熱喜冷,面紅,口渴,心煩,分泌物或者排洩物呈黃色,大便幹,舌紅,舌細小,舌苔少等。或者特別容易上火,容易得口瘡、舌瘡、牙齦出血、咽喉幹痛的疾病的人。
如果實在不好區分,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喝了黃芪水之後,感覺躁動不安、燥熱、嘴裡起泡、頭暈等感覺加重,血壓升高,就屬於不適合黃芪的人群。
如果一定要用,需要配伍一些滋陰的藥材,比如糖尿病或消渴症內熱口渴,常用黃芪配伍麥冬、生地、山藥、知母等滋陰清熱藥。
3、瘡瘍感染初起,或破潰後還有熱毒的時期不宜黃芪可以託毒生肌,如果瘡瘍膿成不潰(膿包很大還不潰爛),或者潰久不斂(潰爛後很久都不癒合),都可以使用。
但是,如果瘡瘍剛起,還沒有化膿的時候,或者膿破潰了,還有熱毒,沒有完全解除的時候,是不宜服用黃芪的,這會拉長瘡瘍恢復的程序,甚至反覆發作、惡化。
4、黃芪過敏者不宜有臨床報道稱黃芪服用過量可引起頭暈、胸悶、失眠等症狀,或有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重者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所以剛服用黃芪就出現不舒服的人,就不要再服用黃芪,可能是黃芪過敏人群。
有的人自己用黃芪,一上來就加很多,結果出現嘴裡起泡等上火的症狀,其實要考慮身體是否能一下子承受這麼多黃芪的補量。我們一直強調“是藥三分毒”,最容易忽視的就是補藥,很多人認為補藥好,就用很多、拼命的用,結果把自己補上火了。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小量開始,再慢慢、逐漸的加量,加到能改善症狀的時候,就不要加了。
5、炙黃芪和生黃芪有什麼區別?蜜炙黃芪多用於補氣昇陽的作用,比如中氣下陷所致臟器下垂,小腹、肛門有下墜感,脫肛,或者還伴有身體、眼皮沉重感等。其他方面,比如水腫、瘡瘍多用生黃芪。
一般人用黃芪泡水,用生黃芪即可。(一定要避開上面幾種不適用的情況後)
宣告:文中圖片來自網路,侵刪。文中涉及處方、用法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其它用途,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需就診,請到正規醫院專業醫生處辨證論治。有問題可留言。如您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每天學一味中藥”系列文章每日更新一種中藥,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