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症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生在中老年人,其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本病屬中醫學中“胃脘痛”、“痞”等範疇。

一、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機1.中醫學機理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是由於飲食與情志所傷,二者又互為影響,而致胃痛;當飲食傷及脾胃再遇情志所致,肝氣鬱結,橫逆犯胃克脾,而致肝胃不和;或肝鬱氣滯,鬱而化火,致肝胃鬱熱,火鬱熱蘊,又可耗傷胃陰,胃陰不足,失其潤降;初病在氣,久痛入絡,脈絡受損,氣血失和而瘀血作痛,痛久不愈,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或脾胃素虛,又過食生冷、辛辣食物,克伐中陽,轉為脾胃虛寒之證。臨床常分為4種類型:胃呆氣滯型、肝氣犯胃型、胃熱陰虛型、脾胃虛寒型。

2.現代醫學機理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但與下列因素有關

(1)急性胃炎的遺患:在病人患急性胃炎後,胃粘膜病變持續不愈或反覆發作,演變而成慢性胃炎。

(2)刺激性食物和藥物: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強烈刺激的食物或藥物,如濃茶、烈酒、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和水楊酸鹽類等藥物,或咀嚼不充分、過度吸菸、進食過飽等。

(3)膽汁返流:當胃的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有胃手術的病人,膽汁可返流至胃內,破壞胃粘膜屏障,導致慢性胃炎。

(4)免疫因素:當病人免疫功能降低時易患此病人,可累及胃粘膜及患慢性胃炎。

臨床上將慢性胃炎分為3種類型:淺表性、萎縮性和肥厚性。

慢性胃炎的表現

病人主要表現為慢性上中腹痛、飽脹不適、噯氣、反酸等,在進食後較明顯。在不同型別和不同的部位症狀表現也不同。

胃體胃炎病人可出現明顯厭食、體重減輕,可伴有貧血,但貧血多為缺鐵性貧血,而消化道症狀則較少。胃竇胃炎則胃腸道症狀較明顯,有時頗似消化性潰瘍,可有少量反覆出血。

胃鏡檢査3種類型胃粘膜表面有不同的徵象,取活檢可明確診斷。X線鋇餐檢査,大多數慢性胃炎無明顯異常發現。

三、慢性胃炎的治療1.中醫辨證論治(1)胃呆氣滯型

病人表現為胃脘痞塞滿悶,或有疼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稀,苔白,脈滑。治則宜和胃消痞,可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胃痛較重者可加白芍、元胡等。

(2)肝氣犯胃型

病人主要表現為胃脘脹痛、飽悶不適,食後加重,噯氣頻作,每因情志刺激而加重,舌苔白薄,脈沉弦。治則宜疏肝和胃,可借用柴胡舒肝散加減治療。

(3)胃熱陰虛型

此型病人表現為胃痛並有燒灼感,痛無定時,但下午或空腹時較重,進食後可緩解疼痛,口渴,大便幹,舌質紅,苔黃少津,脈弦細而數。治則宜清胃養陰。可採用養胃東加減治療。

(4)脾胃虛寒型

病人表現為胃痛隱隱,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遇冷痛加重,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質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則宜溫中散寒,可用黃芪建中東加減治療。

2.現代醫學目前尚無特別治療方法

只是給予對症治療對萎縮性胃炎,有食慾減退者給予助消化藥,低胃酸者給予1%稀鹽酸、胃酶合劑;對淺表性胃炎可給予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制酸藥物如氫氧化鋁膠,有疼痛者則可給止痛解痙藥如阿托品、普魯本辛等,對有貧血者應給予服用硫酸亞鐵製劑。應用抗生素由於胃炎低酸或缺酸使胃內細菌繁殖,可加重病情或誘發胃炎故可短期服用但不易吸收,可採用無胃腸道反應的抗生素,如新黴素、慶大黴素等。

3.手術治療

藥物對淺表性胃炎治療,其症狀可完全消失,若當發展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藥物治療效果則不理想,特別是胃竇部的胃炎,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必須密切觀察,定期做胃鏡檢査,防止癌變,或及時採取手術行胃大部切除術。

四、預防慢性胃炎

1.戒菸酒

2.避免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

3.避免食用對胃有刺激的食物;

4.不吃過冷的食物及粗糙食物

5.注意情志舒暢,避免暴怒

6.及時治療淺表性胃炎,防止發展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因為少數萎縮性胃炎有可能演變為胃癌,其癌變率為2.55%。

7.積極治療口腔、鼻腔、咽喉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8.服用一些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中藥;

9.避免飽餐。有人說“四時醉飽,皆病之本”,古語云,“要想身體好,吃飯幹萬莫過飽”。這些經驗是十分寶貴的。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吸菸對人體的傷害極大,這7大危害,或許是你難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