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慢性病毒性肝炎,多系乙型或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遷延不愈,移行而成。一般病程在6個月以上,主要包括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兩類。其原因尚未完全搞清,可能和患者年齡,營養及免疫狀態,治療延誤,過早活動,繼發感染等因素有關。目前,現代醫學對本病仍以對症治療為主。

本病的中醫論述,屬"脅痛"、"瘀證"等病症。關於對本病病機證候的認識,早在《黃帝內經》中即有記載。

如"脅痛"一證,《素問》指出:"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脅滿痛。"

清代尤在涇在《金匱翼》一書中說:"肝鬱脅痛者,悲哀惱怒,鬱傷肝氣。"

已認識到脅痛與肝臟有一定關係,並認為外邪侵襲為脅痛發病的一個原因。在具體辨證上,明清醫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張景嶽指出:對本病"但察其有形無形,可以知之矣。蓋血則有形而不移,或堅硬而拒按;氣則流行而無跡,或倏聚而倏散。"認為應據有形無形來分辨屬氣屬血。林颯琴在《類證治裁》中分脅痛為肝鬱、肝瘀、痰飲、食積、肝虛諸類,均表明是本病的關鍵。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治療

1、 溼熱未淨

症狀:噁心厭油,納呆腹脹,大便不暢,小溲黃赤。脈滑數,苔黃膩。

治法:清熱利溼。

常用成方: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茵陳五苓散、三仁湯等。

2、 肝邪脾虛

症狀:脅肋隱痛,脘腹脹滿,頭暈目眩,精神抑鬱,納食減少,體倦乏力,面色蒼白,大便溏薄。脈沉弦無力,舌淡苔白或薄白膩。

治法:舒肝健脾。

常用成方: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湯等。

3、肝腎陰虛

症狀:兩脅疼痛,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多夢易醒,兩目乾澀,口燥咽乾,五心煩熱。脈細數無力,舌紅瘦少苔,花剝或有裂紋。

治法:滋補肝腎。

常用成方:一貫煎、復肝湯、杞菊地黃湯。

4、脾腎陽虛

症狀:神疲怕冷,脘腹脹悶,氣短納差,眩暈肢浮,便溏溲頻,面色晦暗。脈弦細或弦滑,苔薄白或少膩,舌淡有齒印。

治法:溫補脾腎。

常用成方:溫陽湯、附桂八味丸、四神丸等。

5、氣滯血瘀

兩脅刺痛,固定不移,按之疼痛加劇,且有症塊,面色晦暗,赤縷紅斑,硃砂掌;女子經行腹痛,經水色暗有塊。脈沉細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治法:行氣活血。

常用成方:鱉甲煎丸、桃紅四物湯、大黃廑蟲丸。

總之,今天把這些中醫的知識總結出來,供大家來對照自己。如果懷疑自己證屬此類,也不要急著應用,一定要在專業中醫師的辯證指導下,確認無誤之後再進行運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誤病情。畢竟,中醫講究辯證施治,一人一方,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問題。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茶的味道不同,都跟這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