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息肉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胃粘膜、腸粘膜上的一種贅生物,臨床發現多數胃腸息肉患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如果不能及早發現並治療,後期可能出現腹脹、隱痛、便血、潰瘍等,嚴重的甚至發生癌變。
既然胃腸息肉有可能癌變,那麼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胃腸息肉尤為重要。定期體檢是發現胃腸息肉的重要手段。關於胃腸息肉的治療,這個要從胃腸息肉的發病病機入手。
從中醫角度來說,胃腸息肉可歸入中醫“積聚”的範疇,其發生與脾臟有密切關係,脾胃虛可以導致胃腸息肉的發生,在臨床上,胃腸息肉患者常見脾胃虛寒之證。那麼脾胃虛寒是如何導致胃腸息肉的發生?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飲食不節、勞倦內傷、稟賦不足、大病久病等均可導致脾胃虛弱。脾氣虛,日久,脾陽虛,陽虛則生內寒。患者一般有食慾不振、腹痛、喜溫喜按、大便稀、四肢溫度低等。
中陽不健,脾運化無力,水反為溼。患者會有一些溼氣重的表現,如腹脹,口中黏膩,吃飯不香,常覺噁心欲吐,口淡,不愛喝水,腹痛、大便不成形,頭腦不清醒,身體重,睡不醒等。
溼聚成痰,痰溼內生,氣機阻滯,痰氣互結於胃腸,從而引起胃腸息肉的發生。
關於脾胃虛寒而發生胃腸息肉的案例很多,在這裡給大家分享個案例。張女士(化名)是我的一位患者,她在體檢的時候查出患有胃息肉,息肉數量太多,無法全部切除,否則會讓胃功能嚴重受損,所以只能靜養,堅持複查。張女士覺得被動等待、複查可能會耽誤病情,嚴重到惡變的話就不好了。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了我。
在面診時,她自述不能吃涼的食物,容易胃脹、胃痛。這些症狀一般是因脾陽虛所致,脾陽虛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就會出現胃痛的症狀,而且這種胃痛在吃了寒涼生冷的食物就會更加劇烈。脾虛則功能失健,影響食物消化,就會有胃脹的表現。
脾胃虛寒的時間一長,水化溼,聚而成痰,痰溼內停,氣機不暢,痰氣在胃壁上聚結,因而形成了胃息肉,這就是張女士胃息肉及胃部症狀形成的過程。
通過綜合辨證,張女士為脾胃虛寒證,同時伴有腸胃症狀,又兼有胃息肉的情況,調治以溫胃健脾、消食行氣、化痰散結為原則,補虛培本兼以攻邪治標,以健脾消結湯為基礎,再根據張女士的症狀進行加減。
服藥一個月後,胃腸症狀緩解,服藥三月後做檢查,息肉減少,現在張女士胃脹症狀沒有了,息肉基本被消除了。
綜上,大家對脾胃虛寒如何發生胃腸息肉及中醫如何調治有了一定的了解。除了中醫藥調治,胃腸息肉患者要注意脾胃養護,飲食上要儘量避免生冷寒涼食物,不宜吃太飽,可以吃一些屬性偏溫的食物。#胃息肉# #胃腸健康#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