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成癮性物質,滲透於日常生活、社會經濟、文化活動中,飲酒是一種歷史久遠而普遍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由於酒精會抑制自我控制力,暫時舒解焦慮感或外在壓力,因此性格衝動、自信低落、缺乏安全感或不善交際者,在面對情緒困擾或挫折時,常因酒精飲料的取得容易,讓酒精成為暫時逃避現實的工具,這樣“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惡性迴圈,卻讓人上癮而無法自拔。但長期飲酒可造成酒精濫用及酒精成癮,並伴發多種精神損害、軀體損害和社會損害,且酗酒者的自殺率相較一般人高,平均壽命也比一般人少10~15歲。目前,酒精依賴及相關問題是僅次於心血管病、腫瘤而位居前幾位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
酒精依賴的臨床表現
1、固定的覓酒或飲酒方式:患者常晨起飲酒以維持體內酒精濃度,以免出現戒斷症狀。
2、飲酒高於一切:患者常把飲酒作為第一需要,為了飲酒不顧一切,可以採取任何手段,明知繼續飲酒的嚴重後果但難以自制。
3、耐受性增加:表現為飲酒量漸漸增加,在依賴最初階段,患者覺得需要在午飯喝酒以緩解不適,隨著症狀的發展需要晨起飲酒,後來需要在夜間飲酒,最後是酒不離身。但酒精依賴晚期,由於肝功能受損,耐受性反而下降,一喝就醉,但又不喝不行。同時,對其他藥物也會出現交叉耐受。
4、反覆出現戒斷症狀:主要表現為:震顫、噁心、出汗、煩躁焦慮等,戒斷症狀有輕有重,與個體差異和依賴程度有關,症狀重者可危及生命。酒精依賴者晨起就要飲酒,即為了緩解戒斷症狀。
5、多次戒酒失敗:自我戒酒失敗是酒精依賴患者的共性,雖多次戒酒,但總是堅持不了很長時間又再次飲酒。專家提醒,酒精依賴患者戒酒時一定要到正規的專科醫院進行,千萬不要盲目自行戒酒,以免出現意外。
研究發現,愛喝酒的原因與遺傳基因或環境影響有關,如經歷過破碎家庭、不安兒童期的人較容易在成年時酗酒。此外,從事接觸酒類、高壓、社交疏離的職業工作者均屬酗酒的高風險族群,住於偏遠地區、缺乏休閒活動的人也較易酗酒,另當人們面臨社會經濟地位改變、或遭受重大創傷後,其酗酒率亦明顯升高。無論自己或家人是否屬於酒精成癮的高風險族群、或已有酒癮問題,只要願意從現在起實踐下列三大原則,就能逐漸擺脫成癮的陰霾,重新開始健康新生活。
1、使用正確拒酒技巧
2、培養無酒休閒娛樂
鼓勵自己參與如打球、登山、慢跑、健走、游泳、舞蹈等運動型別活動,或參加趣味益智類的社交休閒活動,找到不需喝酒也能享受快樂的事物,以釋放身心壓力,降低對酒精的迷戀。
3、有酒癮時尋求治療
若您的親友有酒癮問題,請鼓勵及關心酗酒者及早至醫院接受治療。酒癮治療可以分為非藥物戒斷法、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以緩解症狀、識別並糾正代謝紊亂。非藥物戒斷法是一種針對酒精依賴治療比較緩和有效的方法,它的主要方式是透過針灸、理療儀等來最大程度上地緩解酒精依賴的患者出現的戒斷症狀反應,非藥物戒斷法的特點是利用各種輔助的手段還有心理的暗示方法對酒精依賴的患者的戒斷症狀進行緩解從而達到擺脫酒精依賴的目的。但是,這種方法需要的治療時間比較的長。
酒精依賴的另一種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醫生會選擇苯二氮卓類藥物用於控制精神運動性激越,並防止疾病進展得更為嚴重的戒斷,同時給予維生素B和複合維生素、葉酸預防低血糖及感染的出現。若上述治療方法的療效不佳,且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症狀已嚴重影響生活者,也可以考慮手術戒酒療法。
手術有兩種術式,神經調控術和腦深部電刺激術治療。手術戒酒的理論根據:酒精成癮的主要神經解剖位置位於腦腹側被蓋區(VTA),伏隔核(NAC)、蒼白球腹內側核、藍斑核等神經結構組成的多巴胺代謝通路。酒精應用一定時間後,大腦特定結構發生改變,並使多巴胺胺介質釋放增加,從而強化酒精的行為反應,併產生獎賞效應。採用特定靶點的調控,改變中腦多巴胺代謝通路中多巴胺介質的含量,從而達到消除對酒精依賴。大腦邊緣系統是大腦情緒環路重要結構,阻斷大腦邊緣系統可以消除喝酒者焦慮、煩躁、失眠、情感異常等精神症狀。
手術方法是在戒酒者顱骨鑽兩個小孔,透過立體導航定位和電生理定位技術,精確定位出戒酒者大腦內酒精依賴部位,即病理性快樂中樞,然後用特製射頻針予以神經調控,同時將其情緒環路衝動神經阻斷,術後可消除患者的成癮症狀,還能消除酒精戒斷的一系列症狀,把喝酒者從酒癮的煎熬中解脫出來。患者出院後也可根據意願加入匿名者戒酒協會,相互鼓勵、相互幫助,交流戒酒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