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白酒觀念的深入人心,很多人熱衷於在家自制藥酒,人蔘、枸杞、黃芪,但凡聽說是滋補或治病的就習慣性的拿來泡著喝。但這樣很容易走入泡製中藥藥酒的誤區。
誤區一:用什麼酒均可自制藥酒一般採用含酒精量在50~60度的優質白酒較為適合,這樣的酒在浸泡的過程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殺滅中藥材中黏附的細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寄生蟲,使之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飲用。如果酒的濃度過低,不利於中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從而影響治療和保健效果。另外,酒的濃度過低,也不利於儲存。而使用高濃度的白酒,即使藥材中含有少量水分,泡製出來的藥酒也不容易變質。不善於飲酒的人可以在浸泡高度酒1周後兌入30度左右的低度酒,以降低藥酒濃度。凡用蛇、蛤蚧等動物浸泡的藥酒,均應先用高度酒,1周後再適量兌入低度酒。工業酒精對人體有毒害作用,絕對不可貪圖價格便宜而用來浸泡飲用的藥酒,以免引起嚴重的中毒。
誤區二:任何中藥都能泡藥酒中藥材類別很多,有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等,但並不是所有的藥材都適合浸泡藥酒,如礦物類藥物,其有效成分就很難用酒浸泡出來。同時,部分礦物藥還含有有毒成分,如含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藥均不宜用來浸酒。此外,如選用毒蛇來浸泡藥酒,則需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用。蛇不能隨意用來泡酒,一般認為,五步蛇、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等毒蛇在浸泡前應去頭,否則極易造成人體中毒。需要強調的是,浸酒藥材一定要選用正宗的道地藥材,切忌貪圖便宜購買偽劣藥材。
誤區三:酒越陳越好還有不少人認為,酒越陳越好,往往從前一年就開始泡今年用的藥酒。其實,如果室溫在20℃左右,藥材浸泡的時間大多應為15—30天。而炎熱的夏季一般5—7天就行了。如果泡製的時間太長,酒精揮發後抑菌作用會降低,泡太久的藥材也可能黴變。有些黴變不能目測到,喝下變質的藥酒會對胃腸及肝臟造成損傷。一般來說,藥酒泡製超過一個月後如果藥材沒有取出,並不能增加藥物的溶解度,反而還會造成藥物有效成分被水解,損失藥效。
誤區四:藥材直接放入酒中一般說來,凡在中藥店發售的中藥都已經過泡製、加工,用其浸泡藥酒時不必再清洗。但如果是原藥材,則需注意清潔衛生,防止汙染,尤其避免摻入有毒的物品。動物藥宜去除內臟及汙物,清水洗淨,用火爐或烤箱烘烤,使之散發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僅可除去水分,還可以達到滅菌的效果,並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於酒中,飲用起來也有香醇的感覺。植物藥則應最大限度地除去藥材中的雜質、汙泥。浸酒的藥材應儘量保持乾燥,才能保證藥酒的效能。如果是新鮮的藥材,則需要用水快速洗淨、晾乾後才可用來泡酒。
誤區五:濃度越高越好關於酒與藥材的比例,一般認為藥材吸水量高的,每100克藥材可用800~1000毫升酒,吸水量少的,每100克藥材用500~700毫升酒。同時,根莖類的藥材可適當粉碎,這樣可擴大藥材與酒液的接觸面,能促進擴散溶解,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滲出。但也不宜過細,否則可使大量細胞破壞,使細胞內的不溶物、黏液質進入酒液而阻礙有效成分的擴散與溶解。當然,具體的比例還需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必過分拘泥。
誤區六:泡酒方法及容器無所謂泡製藥酒有冷浸法、熱浸法、煎煮法、釀酒法等多種方法。但其中以冷浸法最為簡單實用,只要把藥材浸在酒中即可,不需要特殊裝置。此法尤其適宜於家庭自制藥酒。用冷浸法炮製藥酒,一般以帶蓋的陶器、瓷器或帶塞的玻璃瓶等較為適宜。避免使用鋁、銅或其他金屬器皿,同時,塑料製造的器皿也不宜使用,以免藥材在浸泡的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使患者在飲用了含有毒物質的酒後,引起慢性中毒。
誤區七:所有人群都可以喝由於藥酒以酒泡製而成,對酒有禁忌的人同樣不宜服用藥酒,如肝病、高血壓、冠心病、中風、骨折、面板病患者,以及對酒精過敏的人和孕產婦等。只有正確、適量、合理飲用藥酒,才能對身體有所裨益,如若亂服或無劑量限制,極易造成藥物或酒精中毒,出現老年痴呆、智力減退、多發性神經炎等病症。
誤區八:浸泡時間越長越好不少人認為,藥酒要浸泡數月至1年以上,時間越長藥效越好。但大多數醫家認為,浸泡藥酒的時間要根據藥材的多少、氣溫的變化等多種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說,藥酒浸泡的時間在15~30天左右。同時,在藥酒浸泡期間,需每日搖晃或攪拌一次,7天后改為每週攪拌一次。但有些藥材結構比較緻密,為了使有效成分充分浸泡出來,時間可稍長一點。氣溫對藥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響,氣溫高則浸泡的時間短些,氣溫低則浸泡的時間長些。此外,如不考慮美觀,可將藥材切碎浸泡,這樣也能使有效成分更快溶解。待藥酒飲服90%後,可加酒再次浸泡。
藥酒雖好,但如果亂服或無劑量限制,極易造成藥物或酒精中毒,出現肝硬變、老年痴呆、智力減退、多發性神經炎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