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處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一些冬季常發而以陽虛陰寒為主的慢性病,可通過伏夏的調養和打理,使病情逐步得到好轉,甚至完全痊癒。
在高溫的天氣裡,要避免高溫出行以防中暑。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許多城鄉居民家裡安裝了空調。在使用時一定注意不要讓室內室外溫差過大,因為酷熱的天氣,人體消耗過大,抵抗力相對減弱,如若過度貪涼,久臥溫度過低的空調房間,極易損傷機體,這就是為什麼在空調屋睡覺總有睡不醒的感覺。
夏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各種微生物及細菌的繁殖期達到鼎盛,人們飲食方面要講究衛生,特別是食用新鮮瓜果時一定清洗乾淨。對於存放時間較長的飯菜,要蒸煮後再食用,防止腹瀉、痢疾等夏季常見病的發生。
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起居及工作,就能安然度過暑熱的天氣了。大暑處暑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溼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痙夏、中暑等病。
大暑處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暑天,運用飲食的營養作用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
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舊食二合米,勝似參毛一大包”。《醫藥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
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占人體重量的70%左右,傳統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溫開水。
根據民間經驗,實驗結果,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溫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日本醫學家曾經對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過調查統計,五年內堅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溫開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牙齒不鬆,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這些人中也從未得過大病,由此說來水對人體之重要,是千真萬確的。
除水之外,酒、湯、果汁等都可稱為飲品。合理選用都能對人體起到很好的強身健體的作用。盛夏陽熱下降,細蘊燻蒸,水汽上騰,溼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溼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溼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勃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食物為宜。
大暑處暑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熱、雨水最多的時節,高溫悶熱,且多雷陣雨,暑溼之邪乘虛而入,傷津耗氣,使肌體出現苦夏、中暑等症。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節,日光中紫外線的含裡較高,尤其是中午日光直射,且室外氣溫高達40℃以上時,應儘量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室外。若必須外出,需戴遮陽帽或打遮陽傘,戴太陽鏡,並適當用防晒霜,以免晒傷和中暑。大暑處暑還是農事耕作最為繁忙的時節,防暑降溫成為這一節氣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大暑處暑天氣,合理飲食,注重飲食的營養作用,從而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天氣炎熱,要注意養心,切忌情緒不定,動怒無常。
調整精神情緒,切勿“大動肝火”
中醫認為,人體與外界自然環境有密切的聯絡,具體地說就是氣候變化會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緒的變化,那麼人體的精神心理、心態情緒就要隨著自然和季節氣候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大暑處暑時節,肌體積熱過多,人們易動“肝火”,出現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慾不振、急躁焦慮等“情緒中暑”表現。現代醫學生理學也認為,高溫的氣候會影響人體下血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於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症狀,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而對於老年體弱者,類似的情緒障礙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猝死。因此,大暑處暑時節人們要注意防止“情緒中暑”的產生。
保持平和心態,防治慢性疾病
人們常說,心靜自然涼,說的是越是天熱,我們越要心靜,儘量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在酷暑之時,就應該保持不急不緩、心平氣和的狀態,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心靜了,“氣”自然就會“和”,而“氣”“和”了,肌體就能釋放足夠的能量,使身心舒展放鬆,心也就自然平靜了。大暑處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症等陽虛症,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患者在夏季養生中更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前面我們提到,酷暑之時人們容易受到暑溼的侵擾,出現心煩意亂、焦躁不安等不適,以及苦夏、中暑等疾病。因此,我們要根據大暑處暑時節的特點,做好養生保健工作,遠離不適和疾病,平安度過大暑處暑。
良好心境要保持
炎熱大暑處暑,人體熱量不斷積累,生活中如果不能調整好心態,就容易引發乏力、頭暈、胸悶等症狀,為此,大暑養生首先得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靜自然涼,凡事都應以平常心態去面對,選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和發洩,切勿大喜大怒。
日常起居調整好
大暑處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的睡眠會受到較大的影響,而出現入睡困難、失眠等睡眠障礙,繼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為此,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做到勞逸結合,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最好能睡個午覺,以保持精力充沛,增強免疫力。酷熱夏季,人體出汗較多,體內水分流失較快,使人們容易出現口渴、睏乏等不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因此每天應多喝水,以補充肌體所需水分。
防暑措施要做好
大暑處暑時節溼熱交蒸,高溫高溼使人體汗液不易蒸發,或是高溫造成汗液排出過多,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則易發生中暑。那麼在酷暑之時,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中暑呢?首先,每天應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那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了。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要備在身邊。其次,夏日出門別忘了帶上防晒用具,如遮陽傘、遮陽帽、太陽鏡等,以避免受到毒辣的日光照晒。而老人、小孩以及體質較弱的人,應儘量減少出門。大暑處暑天氣,酷暑多雨,所以暑溼之氣比較容易乘虛而入、因為暑氣很盛,心氣比較容易虧耗,特別是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以及從事戶外勞動的人一定要謹防中告。當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里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時。就可能是中暑的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中暑者抬到通風陰涼處休息。最好同時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專家提醒,預防中暑應科學選擇有效的防暑降溫方法。
第一:主動飲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當人自覺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了。一定要定時補充水分,當出汗較多時可補充一些鹽水,以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第二:睡眠充足。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因為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第三: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內降溫。
第四:飲食以清淡、易於消化的食物為主。少吃冷飲。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不能用啤酒和飲料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