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甲狀腺疾病的人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有很多不同的爭議。其中一項常見的爭議就是與海鮮有關。
食用海鮮對人體健康是有很多好處,但也有一定的弊端。
儘管所有的海鮮都有毒素,就像其他東西一樣,一切都歸結為風險和好處,所以一個問題是吃海鮮的好處是否大於風險? 除了海鮮中存在的毒素,還需要處理對碘的爭議。
魚可以說是omega-3脂肪酸的最佳食物來源。在當今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吃了太多的omega-6脂肪酸,卻沒有攝入足夠的omega-3脂肪酸,這是心血管疾病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都知道,海鮮、魚類都是富含高蛋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當然,還有其他好的蛋白質來源,但如果有人不想吃牛肉、豬肉、雞肉和其他肉類的話,那麼海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甲狀腺攝取碘合成人體所需的甲狀腺激素,用以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雖然還有其他碘的來源,如含碘鹽、甚至奶製品,但有些人從食用海產品中獲得大部分或全部的碘。
食用海鮮的風險:1、重金屬的存在。
甲基汞是存在於魚類和其他海鮮中的主要重金屬。毫無疑問,汞是一種有害物質,可能會引發自身免疫反應。然而,海產品也富含硒,這反過來可能提供保護免受汞的有毒影響。這仍然是有爭議的,可能只對那些沒有硒缺乏的人是有用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缺乏硒,那麼他們吃魚時攝入的硒可能無法抵消汞的毒性作用。
2、其他毒素的存在。
除了甲基汞之外,魚體內通常還存在其他毒素,如二噁英、多氯聯苯、多溴二苯醚和有機氯農藥。
3、並不是所有碘都可以改善甲狀腺的問題。
當然,當談到碘和甲狀腺疾病時,有很多爭議。對於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況,甲狀腺激素的形成需要碘,碘缺乏可能會導致甲狀腺激素的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吃富含碘的食物似乎是有益的,甚至服用碘補充劑也是一個好主意。然而,大多數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橋本甲狀腺炎患者服用碘效果不佳。
這裡還是有很多爭議,有些人服用碘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是抗氧化劑含量低,比如硒和維生素C,補充硒和維生素C是必要的,以抵消碘形成甲狀腺激素時發生的氧化反應的潛在負面影響。
至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應該避免攝入過多的碘。然而,大多數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患者的病因是格雷夫斯氏病,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徵是TSH受體抗體攻擊TSH受體,這是導致甲狀腺激素水平高的原因。話雖如此,大多數格雷夫斯病患者吃含碘豐富的食物似乎都沒問題,但個別患者會有問題。
海鮮中含多少碘?事實上,不同種類的海鮮含有不同數量的碘。扇貝、鱈魚和蝦的碘含量似乎是最高的。金槍魚、鮭魚和沙丁魚也含有高水平的碘,沒有前者多。
在大多數情況下,海鮮中的碘含量不會對甲狀腺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者造成問題,所以每週吃幾份海鮮通常是沒有問題的。另一方面,海帶等海產品含有大量的碘,可能會對一些甲狀腺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者造成問題。一些醫療保健專家建議Graves病和橋本甲狀腺炎患者完全避免碘,即使是從食物中攝取的碘也應該避免。雖然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偶爾會因為食物中含有少量的碘而出現問題,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並不是問題。所以我很少告訴別人不要吃海鮮。
吃海鮮是否弊大於利?正如前面提到的,我並不會因為碘的含量而擔心食用海鮮會帶來風險,因為這很少是一個問題。然而,我對海鮮中毒素的含量感到擔憂。雖然可以認為海鮮的硒可能保護我們免受這些毒素的副作用,尤其是汞;事實是,海鮮的硒含量可能在過去的幾百年裡並沒有改變太多,但是在湖泊,河流和海洋裡的毒素大大增加。毫無疑問,今天的海鮮比我們祖先過去吃的海鮮毒性更大。
然而,其他食物也是如此。水果和蔬菜比過去毒性更大,即使你買的是有機水果和蔬菜,這也不能保證它們沒有農藥。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不能完全避免接觸毒素。
說到海鮮,我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每週吃兩到三份低汞魚類是可以的。但這也可能取決於它們的毒性負荷,如果它們接受了有毒金屬測試,並且檢測出高水平的甲基汞呈陽性,要麼最好完全不吃魚,要麼限制它們每週吃一到兩次魚。
另一個因素可能是它們的谷胱甘肽水平,谷胱甘肽水平在解毒中起重要作用。谷胱甘肽水平正常的人可能會比谷胱甘肽水平較低的人吃更多的魚。或許更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免疫系統是否對汞產生反應。
總而言之,對於患有甲狀腺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人是否應該食用海鮮存在一些爭議。雖然吃海鮮對健康有很大的好處,但也有一些潛在的風險。雖然有些人擔心海鮮中含有碘,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碘的含量不足以引起甲狀腺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者的問題。
另一方面,甲基汞和其他毒素的存在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風險。我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每週吃兩到三份汞含量較低的魚是可以的,而那些汞含量高的魚應該完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