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預防癌症的食物,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蔬菜水果,而肉類則被認為有升高癌症發病率的風險。其實,有2種肉,在降低癌症發病風險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那就是深海魚肉和鴨肉。
深海魚肉
深海魚魚肉的蛋白質非常好消化,其脂肪總量少,而且深海魚中所含有的ω-3脂肪酸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不僅如此,深海魚中的ω-3脂肪酸對於已經患有癌症的患者來說,有降低癌症炎症反應的功效;而對於健康人來說,則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因此能起到一定降低癌症發病風險的功效。
不過,深海魚雖好,也不可多吃。
一些深海魚中的嘌呤含量比河魚中的含量多得多。嘌呤在體內代謝成尿酸,尿酸在體內蓄積多了,會導致內分泌紊亂,血尿酸增高。之後,還可引起痛風甚至痛風性腎病。
深海魚建議大家一週吃三次,每次3-5兩,烹飪方法以清蒸為最佳。
鴨肉
我們之前說過,夏季消化道功能較弱的時候非常適合吃鴨肉。
在消化道功能較弱,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效果相對較差的時候,若吃得太少或太素,營養不足以滿足人體的需要,會出現乏力、疲倦、抵抗力差等不良後果。
如果吃得太葷,比如吃很多紅肉,吃了會覺得不舒服、消化不良,而吃鴨肉營養高,而且相對容易被消化吸收。
除了好消化以外,吃鴨肉也具有輔助抗癌作用。這要從鴨肉中含有的脂肪說起。
我們知道,脂肪由脂肪酸組成,又分為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還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內及少數植物油中,如椰子油、棕櫚油等。像豬油和肥肉的脂肪就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容易形成高脂血症,患上心腦血管疾病。
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於食用植物油內,在取代飲食裡的飽和脂肪、不提高每天總熱量的情況下,有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鴨肉中脂肪的品質很好,含有單不飽和脂肪酸較多,比例甚至超過了橄欖油,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的功效,所以也有一定的降低癌症發生風險的作用。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鴨皮底下還藏著大量的脂肪,這裡的脂肪為飽和脂肪酸,正常人少食無影響,如果有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吃鴨肉時,建議把鴨皮及鴨皮下的脂肪去除後再食用。
而鴨肉應該怎麼吃呢?
清燉是更加適合的方法。清燉好處有2個:
第一,能夠避免在加工過程中加入或者產生不必要的有害元素。
第二,清燉的溫度相對於煎、烤、炸等方法溫度更低一些。
於康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主任
國家衛生健康委營養標準委員會委員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