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診過程中,經常會有患者問我,大夫,你看我舌頭有齒痕,一到陰天腰痠背痛,還整日整日地打不起精神來,我這是有溼氣嗎?其實關於溼氣的問題,要從望聞問切等多個層面來辯證區分,比方說臨床中常見的脾虛溼熱證,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確診的。那麼今天就來教大家一些簡單辨別溼氣的經驗。
如何辨別體內溼氣?——望聞問切之“望”
1、觀察頭部
溼邪犯體,溼氣在體內積聚,人體最先做出反應的就是頭部,比如人們常常表現出頭脹頭痛,昏昏沉沉,精神萎靡,總打瞌睡,這些症狀與是否進食無關,一整天中任意時刻都可能發生,清晨起床時尤為明顯,不僅起床困難,而且頭部脹沉。
但是這些症狀需要與中午飯後犯困的現象加以區分。中午進食後,人體消化吸收食物需要消耗能量,此時身體的血液就會集中流向胃部,導致大腦供血相對減少,使人產生睏倦感。這也是愛吃宵夜更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原因。
2、觀察腰部
溼邪犯體,溼氣在體內積聚,緊跟在頭腦之後做出反應的就是腰部,一開始人們會表現出來肥胖,尤其是腰腹部贅肉明顯,且軟乎乎的。肥胖長期發展下去,就要開始腰痠背痛了。
中醫認為與溼邪有關的腰痛主要有三種,一是寒溼腰痛;二是熱溼腰痛;三是痰溼腰痛。普遍來講,無論何種溼邪腰痛的患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腰部的痛感不重,但是時間很長,十分折磨人,患者常覺得自己腰部像掛了一個秤砣,轉身彎腰很不利索。
3、觀察腿部
溼邪犯體,無論是外感溼邪,還是內生溼氣,最容易引起水溼匯聚的地方就是雙腿。這多是由脾虛溼困引起的,水往低處流,這類患者常常表現出體胖或肥胖,起床時雙腿浮腫加劇,而經過勞作後浮腫消失。
這都是因為溼邪犯脾,致使脾臟虛弱,無法正常運化水液至腎臟,腎臟也就無法將其排出體外。於是溼氣便只能在雙腿積聚,引起浮腫。
4、觀察舌苔
除了上述三大辨別溼氣的經典部位以外,中醫還常從舌象來辨別。如果患者的舌苔淡膩,但還無法刮下,此時說明痰溼剛開始積聚;如果患者的舌苔厚膩,中醫稱之為腐苔,此時情況更嚴重。
此外,溼邪是中醫公認的最難纏的病症,因為它遇寒則為寒溼,遇熱則為熱溼,遇風則為風溼,因此,診斷辯證要透過很多層面來進行,比如寒溼犯體,舌苔白膩;溼熱犯體,舌苔黃膩;而痰溼犯體,舌苔也多是白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