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自然氣候分為6種,分別為風、寒、暑、溼、燥、火,一併稱為“六氣”,一旦“六氣”侵犯人體,令人患病,則稱之為“六淫”。中醫在臨床看診中常說的“外感淫邪”就是指這些,在“六淫”之中,中醫最懼怕的就是“溼邪”,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驅風,體燥潤燥,有暑清暑,唯獨“溼邪”,十分難纏,故而中醫學上有燥溼、利溼、化溼、滲溼等等各種不同的手段。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望聞問切之“望”
1、觀察大便
如果人長期大便不成形,而且黏膩粘馬桶,則說明此時體內已有溼氣;而如果人長期便秘,費盡力氣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此時溼氣就很嚴重了。
2、觀察舌苔
舌苔黃膩,便是體內有虛的表現。黃膩越厲害,溼邪越厲害。
3、觀察精神
清晨起床,頭重目眩,精神不振,四肢困重,少氣懶言,則說明體內有溼氣。
體內溼邪可分5級
1、一級寒溼——表皮——面板瘙癢,溼疹
2、二級寒溼——肌肉——四肢困重,乏力,比如不明原因的虎背熊腰,關節酸乏
3、三級寒溼——骨骼——肩周炎,頸椎病,腰痠背痛,關節炎,痛感常受天氣變化影響
4、四級寒溼——臟腑——脾胃、肺臟、子宮、卵巢患病
5、五級寒溼——身上——腫瘤,容易復發
溼邪由何而來?
人體有5大穴位,很容易被“溼邪”侵犯,一是位於肩頸部的大椎穴,二是位於胸前的膻中穴,三是位於肚臍部的神闕穴,四是位於腰部的命門穴,五是位於腳底的湧泉穴。
1、肩頸部
溼邪侵犯大椎穴,人們則常表現出肩頸痠痛,乳腺腫痛等等病症。
2、胸部
溼邪侵犯膻中穴,人們則常表現出乳腺腫痛,乳腺管堵塞等病症。
3、腹部
溼邪侵犯神闕穴,極易聚積在盆腔部位,故而特別是女性群體,常表現出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痛經、不孕不育等等病症。
4、腰部
溼邪侵犯命門穴,人們則常表現出腰痠背痛、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等病症。
5、腳部
溼邪侵犯“湧泉穴”,寒溼容易隨經脈上湧,人們則常表現出膝關節痠痛、風溼性關節炎,或者關節疼痛受天氣、季節變化的影響。
為何中醫說溼氣難纏?
為何中醫都公認溼氣難纏,因為溼氣就像不同食物裡的姜一樣,遇見誰就“成為誰”,溼氣遇寒則是溼寒,溼氣遇熱則是溼熱,溼氣遇風則是風溼,溼氣聚積在皮下,人就水腫、發胖。溼氣就像一個貪玩的小鬼兒,在人體內四處遊歷,所過之處皆留病痛。
總結
中醫講究五行相剋,陰陽相互協調而又相互抗衡,五臟六腑就處在這微妙的動態平衡之中,一旦五行或者陰陽其中任意一個部分博弈失敗,失去平衡,其餘臟腑皆隨之而瓦解。
中醫的調理,不在於治標,而在於治本,因而臨床坐診過程中更嚴謹的要求追及病源,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