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俗話說,十人九胃!

俗話又說了,胃病三分治七分養!

然而俗話說得再多,胃病依然還是發生廣,難痊癒(老百姓所言的“除根”)。那麼為什麼胃病難好,難除根呢?

說起胃病,那麼我們就有必要說說“脾胃”二者那“獨特”的關係了!(注:福斯眼中的胃病就等同於中醫眼中的脾胃病但又不全等於!)(再注:中醫理論體系下的脾胃之間的關係涵蓋著西醫理論體系下的“消化系統”的內容。但脾不等於脾臟,胃大於胃臟(西醫的胃)而約等於胃臟加小腸臟。)

脾胃嚴格意義來說,是兩個臟腑(一髒一腑),但二者之間的聯絡又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說起運化(即:消化吸收)必然是脾胃二者合而論之。(注:中醫理論體系下臟腑是兩個概念,分為髒(五個)和腑(六個),西醫理論體系下則都是內臟!)

舉個簡單的例子,脾胃二者在人體內運化的作用體現便是“鍋”與“火”的關係。

胃就是這口鍋!脾就是鍋底下的火!胃負責受納食物,起到一個容器的作用。而脾則是胃這口鍋底下的火,它負責將鍋中的食物煮熟並熬煉出營養物質。(注:此處為脾的運化功能,約等於體內所有消化酶的消化功能和小腸絨毛的吸收功能。)

因此一些病理狀態和病機便能因此而迎刃而解。

胃熱的患者,就是胃這口鍋老是降不下溫度來,導致鍋內裝的食物自動就熬煉乾淨了,於是便會很容易餓同時也容易渴(消谷善飢和消渴)。但同時鍋也需要降溫,於是患者往往喜歡吃涼的。但同時胃熱也常常伴隨脾熱(即脾癉),即是鍋底下的火太過旺盛把鍋燒熱了甚至是燒紅了,這便是我們中醫講的“中消”。

脾陽虛和胃寒的患者,這兩者之間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可分割來看的。倘若,火小了,鍋必定是燒不熱的;那麼鍋太涼,而要想升高鍋的溫度那就必定就要消耗更多的來自火的溫度。因此火小了就是脾陽虛,鍋太涼就是胃寒。所以胃寒和脾陽虛常常兼夾出現。相同點在於,二者都喜歡吃熱的。不同點在於,胃寒是個實證,而脾陽虛是這個虛證。吃進去涼的導致直接中寒,這便是胃寒證。長期食用生冷等,導致脾陽消耗過多,便成為脾陽虛。因此脾陽虛常會腹瀉,夾雜不消化食物。胃寒的患者不但腹瀉常常伴隨程度較重的胃痛,並都有短期內食用過寒食物的病史。

除此之外還有脾胃不和的胃熱脾寒證,即鍋是熱的,但鍋底下的火卻不夠旺。所以儘管需要涼東西給鍋降降溫,但鍋底下的火卻不能把鍋中的食物熬煉完全。因此便有了喜歡吃涼的但吃了涼的卻會腹瀉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有人稱之為“上熱下寒”,但我認為這不準確)

所以從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來,你的胃病有可能不僅僅是“胃有病”,而很有可能是“脾胃都有病”。甚至於,你的脾胃本身很可能早就已經因為體內的寒熱失調而失調了!因此治脾胃病,必要調整脾胃寒熱屬性的均衡!

但很可惜,“治病在醫,愈病在己”!甚至你的脾胃老是不除根,不是治不好,其實是調攝不對,養護無道!根在你自己!

那麼我們患者本身又該如何調養呢?

請看下篇分解……

#大家健康超能團# #中醫來了# #中醫養生的真相# @大家健康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50歲後是疾病高發期,不論男女,身體再好,也請防住這5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