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失眠的人越來越多,入睡異常艱辛,縱然勉強淺睡,也是稍有動靜即醒,次日呵欠連連,精神、注意力顯降,要是變換新環境,則更甚,從而好生羨慕那些 “一挨枕頭就著” 的人,乃至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之慨。
由多種因素所致的情緒緊張、不安、鬱悶、興奮,如工作、生活和學習上的壓力及在睡前喝咖啡、飲酒、品茶等,皆可引起失眠。我們中醫在臨證時,以病因論,可分為多種不同因素所致之失眠,治則須當在本病之基礎上慮及失眠,方可迅速達效。周慎齋指出:“見病醫病,醫家大忌。病有標本,多有本病不現而標病見者,有標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見一證即醫一證,必然有失,唯見一證,而能求其證之所以然,則本可識矣。”
治病求本,其要在於辨證施治,失眠常見證型及辨治方法簡述如下:
1、陰虛不足以涵陽而致不寐。
陰虛多生內熱,其表現為失眠多夢、健忘性躁、五心煩熱、口乾咽燥、尿少便乾等; 婦人經少或閉經,形體消瘦; 面板乾枯,舌瘦紅,脈細數。
肝陰不足,三陰煎為治:當歸、熟地、炙甘草、芍藥、 酸棗仁、人蔘。 用以營虛失血、血不養筋、入夜眠時有腿抽筋、夜寐少安、瘧疾汗多、邪散但熱猶不能止者。
心經有熱,水不制火,二陰煎為治:生地、麥冬、 酸棗仁、 生甘草、玄蔘、黃連、茯苓、 木通。 用以驚狂失志、多言愛笑、喜怒無常者。
脾陰虧損,五陰煎為治:熟地、炒山藥 、扁豆 、炙甘草 、茯苓 、芍藥 、五味子 、人蔘 、炒白朮 。 用以脾虛失血,或見溏洩未甚者。
保肺清金、滋陰生津,四陰煎為治:生地 、麥冬 、白芍 、百合 、沙蔘 、生甘草 、茯苓 。 用以津枯煩渴、咳嗽、吐衄、多熱者。
滋陰補腎,清熱降火,一陰煎為治:生地黃 、白芍 、麥門冬 、丹蔘 、熟地 、川牛膝 、生甘草。 用以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虛火發熱、月經愆期稀少、閉經等屬水虧火勝者。
2、肝鬱化火、痰熱內擾而致不寐。
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化火,邪火擾動心神而不安,龍膽瀉肝湯為治:龍膽草、黃芩、梔子、木通、車前子、北柴胡、當歸、生地、甘草。可酌加茯神、龍骨、牡蠣鎮心安神。 用以急躁易怒、眠艱多夢,伴有頭暈腦脹、目赤耳鳴、口乾而苦、便祕溲赤、舌紅苔黃、脈弦而數者。
痰熱內擾為阻,經久不寐,黃連溫膽湯為治:半夏、陳皮、竹茹、茯苓、枳實、黃連。 用以不寐、胸悶心煩、反嘔、噯氣,伴有頭重目眩、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 有實熱頑痰、徹夜不寐、大便祕結者,可用礞石滾痰丸降火瀉熱、逐痰安神。
3、胃不和則臥不安。
張璐在《張氏醫通·不得臥》中雲:“脈滑數有力不得臥者,中有宿滯痰火,此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也。” 或由過食肥甘厚味,釀生痰熱,擾動心神而不眠。保和丸為治:炒山楂、炒神曲、炒麥芽、半夏、陳皮、茯苓、萊菔子、連翹。用以不寐、脘腹脹滿、胸悶噯氣、噯腐吞酸,或見噁心嘔吐、大便不爽、舌苔膩、脈滑者。
4、氣血兩虛,健忘失眠。
心血空虛、臥不安者,多由思慮太過,神不藏也。歸脾湯為治:人蔘、白朮、黃芪、甘草、當歸、遠志、酸棗仁、茯神、龍眼肉、木香。用以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頭暈目眩、四肢倦怠、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無力者。黃宮繡在《本草求真》中有論:“血屬有形,凡有形之物,必賴無形之氣以為之宰,故參、芪最為生血要藥。”
失眠病因雖多,但以陰虛、情志影響、痰熱、胃氣失和及心脾兩虛最為常見,但有部分陽性指徵不著、屢治而不得者,古今常用名方也時獲良效。
如被譽為“失眠第一方”之半夏秫米湯,方中半夏,夏天過半而強施收藏之令,善引浮陽提前入陰歸根;秫米多指小黃米或高粱,取穀物其汁漿滑潤、捷利之意,載陽而入陰;“炊以葦薪”者,能得蘆葦中空而通達;“流水千里以外,揚之萬遍”者,流長源遠,以增其陽動之性,實若東垣補中益氣之陳皮,披荊斬棘之意也。故《靈樞·邪客》稱:“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次如專治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怔忡失眠之交泰丸,否卦,天氣向上,地氣向下,形成陰陽背離、天地不交之象。易醫大家韓懋觀《易》而悟:黃連苦寒,入手少陰心經;肉桂辛熱,入足少陰腎經;取肉桂一錢以應“天一”,得黃連六錢以應“地六”,其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從而改否卦為泰卦,故名交泰丸。
交泰丸以降火為王,屬引導之劑,徑引無根之火降而歸元,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夜寐不寧諸症自遠矣。陳士鐸在《本草新編》雲:“蓋黃連入心,肉桂入腎也。凡人日夜之間,必心腎兩交,而後水火始得既濟,火水兩分,而心腎不交矣。心不交於腎,則日不能寐;腎不交於心,則夜不能寐矣。黃連與肉桂同用,則心腎交於頃刻,又何夢之不安乎?”
《範文甫專輯》論治不寐:“苦不寐,百藥不能治,召餘處方,以百合一兩(30g)、紫蘇葉三錢(9g),二味煎服,三帖而安。問曰:此治不寐而效,本何書?餘曰:我嘗種百合花,見其朝開暮合,又種紫蘇,見其葉朝仰暮垂,取其意而用之,不意其得效之速也。”
失眠本身是一種結果,故尋治其因最為關鍵,切不可一見失眠,調內則酸棗仁、夜交藤、合歡皮,治外就神門、三陰交、百會、心俞等諸如此類。所以,真正的高手明家臨證時,在很大程度上來講,是無法單從其內調外治處方上看出對治何症的。
注:本文已發表於中國中醫藥報。
溫馨提示:
上文所載藥方、治療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