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肝臟不好,未老先倒”肝臟是人體五大重要器官之一,不僅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而且是排血、儲血的重要器官。具有疏通、通便、儲血、調節血容量等功能。
肝經是從腳經子宮、生殖區,到胸、頭、眼的經絡。它掌管人體的情緒,肝氣上行為乳下行通經血。
肝經不通常表現為口乾口苦情志抑鬱胸脅脹痛;眩暈血壓不穩易怒衝動;面板萎黃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經不調乳房疾病小便黃等症狀。
所以,肝經對女性而言極為重要
一、腳底變黃
疾病的醫學診斷方法之一是用綠、紅、黃、白、黑五種顏色來區分疾病。如果腳底是黃色的,我們應該警惕肝臟疾病。因為當肝臟衰竭時,血液會產生膽紅素,這種膽紅素在體內不能正常代謝,並會回到血液中,從而導致腳底變黃。
二、腳底死皮
一般來說,由於空氣溼度低或過度使用腳底,腳底的一些死皮脫落。但是如果腳底有大面積脫皮,我們應該考慮是否是由肝臟病變引起的。因為如果肝器官有問題,可能會導致人體內分泌問題,腳底可能有大片死皮。因此,如果腳底出現這種異常,就必須儘早養護肝臟!
三、腳掌呈白色
健康的肝臟,體內代謝正常,所以腳底的顏色一般是紅潤的血色,而肝功能下降,血液中殘留代謝物,血管充血,所以腳底會出現白色啞光的情況,也會使腳部無力。說明肝功能下降。我們需要注意。
出現這三種狀況的時候,最好是能去醫院看看,看看醫生具體是怎麼說。身體的健康與思想是否積極和是否有好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家可以多去散散步,閒暇時可以喝喝茶,茶葉也有利我們的身體毒素的排出。
疏理肝經的方法
推肝經
【方法】: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雙手交疊,壓在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關節,反覆推動,四五十遍,然後換另一隻腿同樣的手法。可以隔著衣服,如果是在面板上推就塗些潤膚油,效果更好。
每晚推一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去肝火,保養婦科,改善面部氣色。
艾灸護肝
艾灸作為千年傳承的養生方式,必然成為增強“正氣”的第一選擇。閒暇的時候點一株艾,馨香飄來,人也變得神清氣爽。接下來分享幾個補肝的重要穴位,有事沒事灸一灸,守護我們的肝臟健康。
1、太沖穴
太沖穴,中醫鍼灸穴位之一,出自《靈樞》,足厥陰肝經的第3個穴位。該穴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太沖穴是肝經氣血執行的根源所在,經常對其進行艾灸,可以激發肝經的原氣,促進肝經氣血的執行,以此來補肝養肝。再者,肝主經絡,經常艾灸可以改善季肝血不足,改善四肢無力。
2、三陰交
三陰交穴,十總穴之一。所謂“婦科三陰交”,顧名思義此穴對於婦症甚有療效,舉凡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多,過少,經前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治療;又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
3、大敦穴
出《靈樞·本輸》。別名水泉、大順。一說“足大指爪甲根後四分節前”(《鍼灸整合》)。敦,厚也。在足大趾端,喻其趾端敦厚;又穴當厥陰之初,厥陰根於大敦,穴處脈氣聚結至博至厚,故稱為大敦。正坐伸足或仰臥位,從拇趾趾甲外側緣與基底部各作一線,於交點處取穴。
4、行間穴:
行,循行,穴在第1、第2趾趾間縫紋端,喻脈氣行於兩趾之間,而入本穴,故名行間。“行間穴”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艾灸行間穴對於疏肝理氣,調暢氣機很有幫助,比較適合肝鬱氣滯或肝火旺的人。臉色發黃的女性經常艾灸這個穴位,有助於改善面板狀況。對於肝病患者來說,艾灸行間穴雖然不能根治肝病,卻能疏通肝經,調暢氣血,改善肝功能,對於緩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5、期門穴
期門穴位於乳頭正下方,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期門穴屬於足厥陰肝經;也是肝的募穴,是肝經、脾經、陰維脈的交會穴,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健脾和胃、化痰消積之效。
6、太溪穴:
注意事項
1、注意飲食調護,忌暴飲暴食。
2、合理休息,忌過度勞累,忌發怒憂愁,注意精神調理養護。
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學會循序漸進逐漸適應熱度,逐漸增添部位,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體會吃不消,顯得太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