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明日立秋,記得這4種食物要多吃,“貼秋膘”補充營養,家人都健康。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也是全年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初秋天氣仍然很熱,民間流傳的俗語:三伏夾一秋,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由此說明立秋後還有24天的酷暑沒有過完,只有待到白露節氣的到來,才會迎來真正的涼爽。
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個階段,也就是三候,有“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的說法。這裡一候的涼風是指初秋的夜間的涼風,白天的熾熱高溫依然如故。由於夏天體力耗消多,而食慾又不佳,人的體重明顯下降,立秋後天氣漸漸轉涼,胃口也好起來了,於是有了民間立秋後“貼秋膘”、“啃秋”等傳統習俗。貼秋膘”、“啃秋”就是在立秋這一天“以肉貼膘”,“用葷增力”,補償夏天的損耗,以此加快體力的恢復。如果說夏天的食補註重清淡清補,那麼立秋後的食補講究的是平補過渡,有肉有果蔬,均衡搭配。立秋後下面這4種食物要多吃,切忌頓頓大魚大肉大補,小心貼補過了頭,導致“秋胖”。
青皮豆炒肉“以肉貼膘”,其實就是吃各種各樣的肉類,如雞肉、鴨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等,做法也是五花八門,紅燒、清燉、油燜,小炒不苟一格。但是天天吃還是以葷素搭配為主,偶爾再來一個全葷的解饞。像青皮豆炒肉這道菜,樸素營養,多吃也不油膩,還有健脾胃消燥的作用。青皮豆炒肉的要領是豬肉無須太多,帶一點肥肉,青皮豆不要炒得過老。
餃子立秋吃餃子一方面寓意為秋收五穀豐登,另一方面餃子看似普通,其營養價值不可小覷,餃子餡有葷有素,許多搭配都很經典。而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像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海鮮餡各自大顯身手,搭配的素菜更是百花齊放,除了常規的韭菜、芽白、芹菜外,黃瓜、藕、南瓜、地瓜、馬齒莧等等都能入選。包餃子肉餡不能太乾,若太乾需加入少量的水汁來調節,另外在煮沸過程中還需加入兩次冷水,這樣煮出來的餃子不會破,鮮香嫩滑。
茄子儘管喜歡吃茄子的人不在少數,但茄子的價值常常被人忽視,其實茄子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茄子屬於寒涼性食物,有清熱活血、滋陰潤燥的效果,熱天食用,有助於清熱解暑。茄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維生素P含量特別豐富,為所有天然食物維生素P含量之最,能增強身體細胞之間的黏附力,尤其是紫色茄子每千克含有維生素P達7.2克以上。茄子可以紅燒、小炒,做成茄子煲老少都喜歡吃,茄子在烹飪過程中,其紫皮容易變色影響食慾,所以烹飪前在加入食鹽和白醋的清水中浸泡20分鐘,可保持鮮紫的顏色。
南瓜
南瓜是秋季最普通的蔬菜,因為南瓜屬於“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為秋季進補值得推薦的食材之一。南瓜膳食纖維和β-胡蘿蔔素都十分豐富,不僅有助於促進腸胃消化,而且對於緩解視疲勞和增進面板的細膩均有一定的作用。南瓜最營養的吃法就是清蒸或者水煮,簡單營養不流失。
除了上述4種食材外,秋季容易出現口乾脣焦等“秋燥”現象,還要多吃水溶性維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和新鮮蔬菜。另外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銀耳蓮子、百合等也要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