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您的高血壓,怕冷還是怕熱?》,裡面講述了季節和血壓的關係。其實不論是否是高血壓的患者,都有很大一批人,夏季的時候,血壓是偏低的。
夏季暑熱,使得人體的血脈擴張,氣血浮於體表,再加上人體的氣隨著汗出而散出體外,就導致了內在的相對空虛。
如果把人體的血脈比作河流,夏天的血脈就如同剛剛清除淤泥,擴寬了河道,同時水流量減少了。因此河水對河床的壓力減少了。在人體就表現為血壓相對降低了。
因此,很多朋友在夏季會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而有一些規律服用降壓藥的朋友,為了維持正常的血壓,在夏季會減少藥量甚至停藥。
立秋了,血壓開始回升了雖然不少高血壓的患者夏季血壓偏低,有時正常到讓人覺得疾病已經痊癒。但是到了立秋,作為罹患高血壓病的患者,您就需要勤監測一下血壓情況了。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秋季,人體陽氣一改夏日浮躍在外的特點,轉而收斂內守。儘管這個過程並不是“非此即彼”、“一刀兩斷”的速度,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但作為此變化的轉折點,立秋時節,不少人的血壓會出現突然的回升。
此後,隨著氣候漸冷,人體血脈的逐漸的緊繃收縮。且隨著氣候轉涼,人體汗出減少。使得人體血脈的河流變窄,水流量增加。人體的血壓會出現升高的情況。
有不少患者入秋後都會反映:手腳突然涼了,血壓突然高了。
秋天的血壓,娃娃的臉
秋天的血壓,有時候像娃娃的臉一樣,說變就變。這其實與秋季人們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最主要的問題有三:一是貼秋膘,二是秋凍,三是秋燥上火。(此篇主要針對生活在北方四季分明氣候的地區的朋友。)
1、貼秋膘
立秋貼秋膘,原意是針對苦夏的人群,適當的增加蛋白的攝入,以囤積能量,為冬季禦寒做好準備。後來演變成習俗,不論男女了老少,在立秋這天,都會吃一些肥美厚味的美食佳餚。
但在現在這樣物質生活極為豐富的時代,營養過剩的人遠多於營養不良的人,所以,立秋這一“貼”對有“三高”、“四高”問題的人群來說,實在是一大負擔。尤其是在北方,燉肉經常是秉著“肉不鹹不香”的原則,鹽下的比較狠,這就容易導致人體“水腫”的狀態,加重血壓負擔。因此本就有血壓高的問題的朋友,立秋這一天的秋膘,一定要慎重,象徵性的意思意思就行了。
2、秋凍
寒涼本就是秋冬季節血壓升高的一大因素。因此,“秋凍”這件事一定不能盲目。
秋凍的目的是讓人體夏季蘊積在體內的餘暑有一個發散的途徑,避免暑熱在內不得發散,損傷人體陰津。
但秋凍一定是因人而異的。尤其是本就有高血壓的患者,手、足、頭、頸部的保暖十分重要。有些高血壓患者雷厲風行,不喜歡戴帽子、戴圍巾、戴手套。這是很不好的習慣。一杯水肯定要比一潭水更容易凍結。肢端末節的血流也比內在的大血管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而導致疾病。
但剛入立秋,我們不必就急著增加衣物。尤其是頭、背部還應留點空間,讓餘暑得以外散。通常在處暑節氣之後,可以開始根據個人情況逐漸增加衣物,而在白露節氣之後,就不應再穿著短褲、或是不穿襪子穿涼鞋了。
3、秋燥上火
立秋之後,儘管還在三伏天裡,但是“暑溼”明顯減退,悶熱的天氣減少。一些朋友會開始出現口乾、面板乾燥、大便乾燥等症狀,也會很自然的認為這些症狀是所謂的“上火”,於是綠茶、菊花茶、苦瓜、苦菊、柿子等清火的食物不斷。事實上這是很不可取的。
這樣貌似上火的症狀大多是“秋燥”惹的禍,隨著秋季的深入,秋燥的症狀會越來越明顯。這與自然界中溼度下降有關。
改善秋燥的問題,可以適當的食用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比如百合、蓮藕、銀耳、荸薺、梨等,不論是炒菜還是煲湯都是很好的選擇,但不建議生食,也不建議冷食。
生食果菜或是過度食用性質寒涼、溫度寒涼的食物,會驟然增加人體所受“寒涼”影響的力度,導致血脈收縮,血壓突然升高。
立秋立秋來了,高血壓的您,一方面要勤監測血壓,在血壓出現上升的趨勢時,及時恢復用藥。另一方面也要多關注生活,雙管齊下,讓血壓平穩換季,給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