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語此而揪秋也。”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為孟秋的開始。之後,氣候逐漸轉涼,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
蘋果、檸檬、柚子、石榴、葡萄、山楂等都是酸味水果,秋季可食。
立秋是是養生的最佳節氣,自古民間對立秋很重視,有很多講究。早在唐宋時期,老百姓就有立秋這天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直到現在,中國各地依然儲存著不同的立秋食俗。像杭州一帶流行吃秋桃,把吃完的桃核留到除夕,丟進火爐燒成灰燼,認為這樣做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天津等地則流行“咬秋”,認為立秋時吃瓜可免除腹瀉。
那麼立秋究竟該如何養生呢?
一、增酸養陰斂肺氣
《素問.髒氣法時論》中指出:“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 秋季宜食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寒涼能清熱,甘味食物的性質滋膩,有緩急、和中、補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酸味果蔬有:蘋果、檸檬、柚子、石榴、葡萄、山楂等。
1、“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淡鹽水的作用可以讓水分不易流失,蜂蜜有潤肺養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除蜂蜜外,還可多進食些百合、蓮子、杏仁等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的津液不足,也可緩解常見的乾咳、咽乾口燥、肌膚失去光澤、腸燥便祕等身體不適症狀。
2、 “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食後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3、“立秋吃六瓜,藥方可不抓。”這六種瓜分別為:黃瓜、苦瓜、絲瓜、南瓜、西瓜、冬瓜。黃瓜,味甘性涼,美容養顏,減肥瘦身;苦瓜,清熱解暑、清心明目、解疲乏;絲瓜,性味甘平,有清暑涼血、解毒通便、祛風化痰、潤肌美容、通經絡、行血脈、下乳汁等功效;冬瓜,甘,微寒,利小便,止渴。
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即清朝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立秋之後,在飲食方面應特別注意定時定量、潤燥強體。
二、規律起居防秋疾
在日常起居上, “早臥早起,與雞具興,使志安寧。” 立秋之後應早睡早起,既可以調養體內陽氣,又可使肺氣得以舒展。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
初秋時節,暑熱未盡,涼風時至,所以應適時增添衣物,不要刻意“春捂秋凍”,而應注意隨時避風寒,尤其是注意不要穿暴露肩頸部、腰臍部、腳踝部的衣物。
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增強身體抵抗寒冷的能力,更好地迎接秋凍寒涼。運動適宜選擇慢跑、舞蹈、太極等,不要強度過大。
三、心態調養防秋悲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七情變化與五行學說和四季變化存在著同步相應聯絡。五行中的“金”對應著五臟中的“肺”,七情中的“悲”,四季中的“秋”。所以才有了像:“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等等,那麼多悲懷憫秋的詩句。
秋季由於天乾物燥,人們容易感到煩躁,情緒不太穩定,容易導致抑鬱症等心理方面的疾病。養生的重點要保持心情開朗、心態積極,多和別人交流,平心靜氣地對待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才能防止自己產生抑鬱的心理陰影。
四、適合秋季食用的養生湯粥
水果冰糖飲、百合蓮子湯、雪梨銀耳湯
花生蓮子粥、綠豆粥、薏米茯苓芡實粥
中醫養生的根本理念就在“天人合一,人天相應,人必順天,順應四時。”順時養生,就是強調要順應天地陰陽寒熱消長變化的規律,注意建立與天地陰陽變化相適應的生活方式,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相處,從而達到養生防病、健康長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