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今日立秋,秋季在五行學說中主燥,意思也就是秋季多燥。燥為陽邪,易傷津液。

中醫中有一種病症叫燥淫證,主要是指燥邪侵襲肺,耗傷津液所產生的症狀。

燥淫證的臨床表現

口、鼻、脣、咽乾燥,口渴欲飲,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甚或胸痛咯血,小便短黃,大便乾結,舌苔黃燥無津,脈偏浮。此外,涼燥之邪侵襲時常兼見面板乾燥,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脈浮緊等表寒症狀;溫燥之邪侵襲時常兼見發熱微惡寒,汗出,頭痛,身痛、舌紅、脈浮數等表熱症狀。

燥淫證的臨床表現分析

本證多由燥邪襲表犯肺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是秋季最常見的症候。發於初秋者,燥與熱合邪致病,為溫燥;發於中秋以後者,多燥與寒合邪致病,而為涼燥。

燥邪具有乾燥的特點,容易傷津損肺。

燥邪襲表傷津,故口、鼻、脣、咽及舌苔乾燥,小便短黃,大便乾結,口渴喜飲水。

燥邪犯肺,肺燥津傷,肺絡不利,則胸痛,肺絡損傷則咯血。

肺失清肅,肺氣上逆,則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涼燥襲表,正邪交爭,肌表失於溫煦,故發熱惡寒,寒性收引,玄府閉塞,故無汗而面板乾燥。

溫燥襲表,正邪交爭,故發熱微惡寒;熱性升散,玄府開放,故汗出而面板溼潤。脈浮緊乃涼燥襲表之象。脈浮數系溫燥犯表之象。

燥淫證以口、鼻、脣、咽乾燥兼有表證見症為其證候特點。

燥有外燥內燥之分,外燥即外感燥邪,為六淫之一是致病的因素,內燥則是機體陰虛血少津虧病理的反映,而非致病因素,內燥的實質是陰虛證、津液不足證或血虛證,以陰虛內熱,口乾咽燥,尿少便乾等為其基本臨床表現而無發熱惡寒等表證的現象。

燥淫證除有明顯的乾燥症狀之外,還常伴有部分外感表證症狀的存在。

溫燥,因熱性升散,玄府不能密閉,故發熱汗出而面板尚潤,口、鼻、脣、咽乾燥症狀突出。

涼燥,因寒性收引,玄府密閉,故發熱惡寒而無汗,因而口、鼻、脣、咽與面板俱乾燥,所以面板乾燥與否不是判斷燥淫證候的主要依據。

如何去防止燥邪傷肺或進行調理呢?

秋天對應的臟腑是肺,悲傷容易傷肺,燥邪也容易傷肺。中醫學認為,肺喜潤而惡燥,秋季氣候乾燥最容易損傷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對肺的保養,預防肺系疾病發生。

下面我們就談一下如何進行滋陰潤肺:

1、潤肺秋天的飲食強調滋陰潤肺。《飲膳正要》載:“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

就是說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蘿蔔、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也可熬生地黃粥,以滋陰潤燥。

目前生活中常見的百合銀耳羹、或川貝秋梨羹、川貝銀耳羹等都屬潤肺佳品。

2、食酸《素問·髒氣法時論》載:“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就是說酸味能收斂肺氣,辛味則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辣食物,適當多吃酸味果蔬。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今日立秋」貼秋膘、消秋燥、解秋乏,秋天這樣喝茶更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