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四藥皆出於桑樹。桑葉是桑樹之葉;桑枝是桑樹的嫩枝;桑椹是桑樹的成熟果穗,也叫桑椹子;桑白皮是桑樹的根皮。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產出。桑葉經霜後採收,品質為佳,又叫霜桑葉,晒乾生用或炙用;桑枝常春末夏初採收,去葉晒乾,切片生用或炒微黃用;桑椹是待果穗成熟時採收,晒乾生用或加蜜熬膏用;桑白皮則是冬季採挖,颳去表層栓皮後,晒乾切段生用或蜜炙用。四藥雖同出一株,但功效卻各不相同,須區分學習。

桑在古時候,對人民生活非常重要,可謂直接影響衣食住行。數千年來,許多地方都有種桑養蠶的習俗,而古代“絲綢”的生產,更是離不開桑。甚至大到一個國家的貿易,都直接受其影響,如“絲綢之路”的出現,就是種桑養蠶的結果。正因為如此,古時也把農事叫做“農桑”。唐代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詩中就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之句,可見桑在古代人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一、桑葉的功效與應用:

桑葉味苦、甘,寒。歸肺、肝經。功效能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

常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肺熱咳嗽,肝陽上亢眩暈,目赤昏花,血熱妄行之咳血、吐血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除寒熱,出汗。”

《本草綱目》:“治勞熱咳嗽,明目長髮。”

《本草蒙筌》:“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痺疼。”

《玉楸藥解》:“治腳氣水腫,撲損金瘡,行瘀止渴,長髮明目。”

《本草備要》:“涼血、燥溼,去風明目。末服止盜汗。代茶止消渴。”

配伍應用:

1.用於外感風熱,發熱、頭昏頭痛、咳嗽及咽喉腫痛等證。桑葉輕清而涼散,能清疏肺經及在表的風熱。常配伍菊花、連翹、桔梗等,即桑菊飲。

若肺燥傷肺,咳嗽痰稠,鼻、咽乾燥之證,可用蜜炙桑葉,有清肺熱和潤肺燥的功效。也常配伍杏仁、貝母、麥冬等,即桑杏湯、清燥救肺湯。

2.用於肝經實熱或風熱所致的目赤、澀痛、多淚等證。桑葉能清肝明目。常配伍菊花、決明子、車前子等藥,亦可煎湯外洗。若屬肝陰不足,目暗昏花,可配伍黑芝麻,作蜜丸服,即桑麻丸。

若肝陽上亢,頭痛眩暈,頭重腳輕,煩躁易怒等證,常配伍菊花、石決明、白芍、當歸等平肝熄風、養血柔肝之藥,則效果更佳。

汪昂言:“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溼去風,烏須明目。”

3.桑葉還略有涼血止血作用,可用於血熱出血之證。若是肺熱咳嗽兼有咳血,則較為適用,能起到雙重作用。

用法用量:

桑葉常入煎劑,還可代茶飲。入煎劑常用量幾克至十餘克。

一般認為,桑葉用來清肝明目或疏散風熱常生用;若用其治肺燥咳嗽,常蜜炙應用。

二、桑枝的功效與應用:

桑枝味苦,平。歸肝經。功效能祛風通絡。常用於風溼痺痛,四肢拘攣等證,尤善治上肢痺痛。

若治風熱臂痛,可單用本品。《景嶽全書》桑枝膏,即單用桑枝熬膏服用,治療筋骨痠痛,四肢麻木等證。若治風溼痺痛,也可與其他祛風溼藥配伍應用。

桑枝入煎劑常用量十餘克。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圖經》:“療遍體風癢乾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

《本草匯言》:“去風氣攣痛。”

《本草備要》:“利關節,養津液,行水祛風。”

《本草撮要》:“桑枝,功專去風溼拘攣,得桂枝治肩臂痺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癢。”

三、桑椹子的功效與應用:

桑椹子味甘,寒。歸心、肝、腎經。功效能滋陰補血,生津潤燥。是一味藥食同源營養豐富的中藥,今天常被人們當水果食用。若能合理加工,經常食用,確有養生保健之功。

常用於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鬚髮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血虛便祕等陰血不足諸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新修本草》:“單食,主消渴。”

《本草拾遺》:“利五臟、關節,通血氣。”

《滇南本草》:“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

《本草綱目》:“搗汁飲,解酒中毒;釀酒服,利水氣,消腫。”

《玉楸藥解》:“桑椹滋木利水,清風潤燥,治消渴癃淋,瘰癧禿瘡,烏須黑髮。”

《本草備要》:“利五臟關節,安魂鎮神,聰耳明目,生津止渴,利水消腫,解酒烏髭。”

配伍應用:

1.用於血虛諸證,如眩暈、目暗、耳鳴、鬚髮早白等。桑椹子有滋陰補血之效。可單用本品與蜂蜜熬膏服,也可做蜜丸服。或配伍何首烏、女貞子、旱蓮草等滋補之藥,即首烏延壽丹。

2.用於津傷口渴或消渴。桑椹子能滋陰,生津止渴。常配伍麥冬、生地、天花粉等藥。

3.用於陰虧血虛所致的腸燥便祕。桑椹子有滋陰養血潤腸的作用。常配伍首烏、黑芝麻、火麻仁等藥。

《閩南民間草藥》:“治心腎衰弱不寐或習慣性便祕,鮮桑椹30~60克。水適量煎服。”

《聖濟總錄》:“治飲酒中毒,幹桑椹二合。上一味,用酒一升,浸一時久。取酒旋飲之,即解。”

用法用量:

桑椹子入煎劑常用量十餘克,熬膏或鮮食適量。

因其性寒又偏於滋補,故脾胃虛寒便溏者忌服。

四、桑白皮的功效與應用:

桑白皮味甘,性寒。歸肺經。功效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是一味瀉實之藥。

常用於肺熱喘咳痰,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別錄》:“去肺中水氣,唾血,熱渴,水腫腹滿臚脹,利水道,去寸白。”

《藥性論》:“治肺氣喘滿,水氣浮腫。”

《本草備要》:“瀉肺火,利二便,散瘀血,下氣行水,止嗽清痰。治肺熱喘滿,唾血熱渴,水腫臚脹。”

配伍應用:

1.用於肺熱咳喘、痰多之證。桑白皮能清肺消痰而降氣平喘。常配伍地骨皮、甘草等,即瀉白散。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小兒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氣管炎等屬肺中伏火鬱熱者,療效顯著。

瀉白散加減用法:肺經熱重者,可加黃芩、知母等清洩肺熱;燥熱咳嗽者,可加瓜蔞皮、川貝母等潤肺止咳;陰虛潮熱者,加銀柴胡、鱉甲等滋陰退熱;熱傷津液、煩熱口渴者,可加天花粉、蘆根等清熱生津。

李時珍言:“桑皮、地骨,皆能瀉火從小便出,甘草瀉火緩中,粳米清肺養血,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

《醫方考》:“肺火為患,喘滿氣急者,此方主之。肺苦氣上逆,故喘滿;上焦有火,故氣急,此丹溪所謂氣有餘便是火也。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氣之不足,辛能瀉肺氣之有餘;佐以地骨之瀉腎者,實則瀉其子也;佐以甘草之健脾者,虛則補其母也。此雲虛實者,正氣虛而邪氣實也。又曰:地骨皮之輕,可使入肺。生甘草之平,可使瀉氣,故名以瀉白。”

2.用於浮腫、小便不利等水腫實證。桑白皮能利水消腫。常配伍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等,即五皮散。

此外,桑白皮還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常用於以上諸證而兼見血壓偏高者。

《本草匯言》:“治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桑根白皮二錢,麻黃、桂枝各一錢五分,杏仁十四粒,細辛、乾薑各一錢五分。水煎服。”

《聖惠方》:“治腰腳疼痛,筋脈攣急,不得屈伸,坐臥皆難,桑白皮一兩、炒酸棗仁一兩、薏苡仁一兩。上藥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衛生易簡方》:“治蜈蚣、蜘蛛毒,桑白皮搗汁敷立效。”

用法用量:

桑白皮常入煎劑,也入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幾克至十餘克。若用其平喘,常用蜜炙。

因其性寒,故肺寒無火及風寒咳嗽者禁服。

汪昂言:“颳去外皮,取白用。如恐其瀉氣,用蜜炙之。”

~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失眠的人想睡又睡不著,學會了這4招你既睡的香又睡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