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黃疸是以身黃、目黃、小便黃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症,目睛黃染為本病重要特徵。黃疸可涉及西醫學中肝細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和阻塞性黃疸,臨床常見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胰腺疾病及某些消化系統腫瘤等。中國古代醫家多認為黃疸以溼熱為主,多根據張仲景所創立的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來治療,其中多以清熱化溼和溫化寒溼為主。

中醫是怎麼治療黃疸的呢?

1、內治法

茵陳蒿湯是治療黃疸的主要代表方劑,其首載於張仲景《傷寒論》,《醫方集解》指出"茵陳發汗利水,以洩太陰、陽明之溼熱,故為治黃之主藥;茵陳、梔子能導溼熱由小便出,大黃能導溼熱由大便出。"

茵陳五苓散也應用較多,其出自《金匱要略》,後世醫家用其利水清熱祛溼退黃,方中五苓散化氣行水,茵陳清利溼熱,治療溼重而內熱不甚的黃疸、黃疸溼重於熱的乙型肝炎患者、急性甲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等,可提高療效、快速緩解症狀。

另有一些時方、自擬方及中成藥對於黃疸的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

2、中藥保留灌腸

直腸給藥,其藥物的吸收總量、吸收速度、生物成分不易被消化液破壞,且有助於腸黏膜的吸收,減少腸道對細菌毒素的吸收,增加毒素的排洩,起到解毒退黃,保護腸道粘膜的功效,並可避免病人的嘔吐反應,有助於保持藥物的效能以提高藥效。運用中藥保留灌腸法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黃疸)、重度黃疸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均具有較好效果。

3、天灸療法

天灸是指將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藥物,塗敷於穴位或患處,敷後面板可起泡,或僅使區域性充血潮紅。因天灸藥物是自動透到面板或腧穴中,所以稱"自然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熱源進行灸治的方法,又稱"無熱灸"或"冷灸"。"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指根據"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理,在三伏天、三九天進行天灸的療法,現代統稱天灸為"藥物發泡灸"。

4、臍火療法

"諸病黃家從溼得之",溼為陰邪非陽不化,灸療可以溫化溼濁,溫助陽氣,扶正以驅邪,具有較好的防止復發和截斷病情發展的作用,另外灸療可使氣道暢通,血絡擴張,氣血執行加快,使滯氣去,瘀血除,絡脈通,則病易愈;通過火熱對機體的熱刺激,調動體內潛在的抗病能力,調整了體內陰陽失衡的紊亂狀態,使機體的整體功能得到調整。

5、藥浴

藥浴是中醫傳統外治法之一,是藥療與水療結合,在藥浴的過程中存在藥物的吸收和水溫的刺激,因而具有藥物療法和水溫刺激的雙重療效,通過藥浴,藥物有效成分可通過面板屏障進入血液,或通過經脈絡脈發揮全身治療作用。

中醫藥對黃疸的治療療效甚佳,有其獨特的優勢,繼續發揚中醫藥對於黃疸的治療,讓更多人了解、接受並信任。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青年人也需要預防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