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心理問題愈加突顯,由此而引起的各種心身疾病正在越來越多地受到專業人士的關注。情志養生、心理治療也成為疾病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

《素問·上古天真論》有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即精神情志與人的形體機能關係密切,穩定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情感活動可以使機體氣血調暢,臟腑功能協調,從而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促進身心健康。反之,不良的精神情志活動可干擾臟腑氣血的機能活動,削弱人的抗病能力,直接或間接地引發疾病或加速疾病惡化。因此,情志養生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七情與疾病的關係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精神情志變化,中醫學將其與五臟相對應,喜屬心、怒屬肝、思屬脾、悲屬肺、恐屬腎稱為五志。

(一)七情可致病

中醫很早就提出了“七情致病”的理論。

正常情況下,七情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和現象所作出的7種不同的情志反應,一般不會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人體自身生理調節的範圍,引起臟腑氣血功能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往往會出現精神緊張、煩躁易怒、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從而導致不欲飲食、納差腹脹、大便溏薄等症狀;若憂思過度,則會導致失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還有可能引起消化性潰瘍、腸易激綜合徵、心臟神經官能症等。

中醫理論認為,不同的情志異常可導致不同的症狀。

1、怒傷肝,怒則氣上

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雲:“大怒則行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素問·舉痛論》雲:“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洩。”意思是說憤怒過度傷及肝的疏洩功能,導致肝氣橫逆上衝,血隨氣逆,並走於上。臨床可見頭脹頭痛,面紅耳赤,或嘔血,甚則昏厥猝倒。高血壓患者因情感剌激,導致血壓突然升高,頭暈脹痛,甚則腦出血,就屬於這種情況。

2、喜傷心,喜則氣緩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喜悅的心情是對健康有利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正面情緒。但是,歡喜過度會使心氣渙散不收,神不守舍,出現精神不能集中,甚至失神狂亂的症狀。

3、憂悲傷肺,悲則氣消

過度悲傷會損傷肺氣,肺氣抑鬱,意志消沉,從而出現氣短、精神萎靡不振,乏力等症

《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典型,她整天悲傷、憂鬱,得了肺病且日益嚴重,最後香消玉殞。

4、恐傷腎,恐則氣下

恐懼過度會使腎氣不固,氣洩於下,嚴重者可出現二便失禁、遺精、早洩、昏厥等。平時我們所說的某人被嚇得尿褲子,就是屬於這種情況。《靈樞·本神》雲:“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生活中有些家長或老師過度恐嚇小孩,導致小孩驚恐不安,甚者遺尿,也屬此類情況。

5、驚則氣亂

突然受驚會損傷心氣,導致心氣紊亂,氣血失調,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出現心悸、失眠、心煩氣短、驚恐不安,甚者精神錯亂等症狀。

6、思傷脾,思則氣結

思慮過度則導致脾氣鬱結,從而出現納呆、脘腹脹滿、便溏等脾失健運的症狀。

在中醫理論中,致病原因有內因和外因之分,七情作為內因中的一大型別——情志傷,可從機體內部直接擾亂五臟六腑、氣血陰陽的正常執行,使臟腑氣機失調而發病。

(二)疾病亦可致情志異常

七情所致的疾病往往是心身疾病,情志變化會影響病程的進展。而另一方面,某些生理上的疾病也會導致情志的異常改變。

如慢性肝病患者,當為陰虛火旺時,往往脾氣變得暴躁易怒,經常動不動就發火,自己都難以控制。

腦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中風長期偏癱的患者,因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心理上難以接受,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抑鬱症等精神障礙症狀。所以對於中風患者的精神護理亦尤為重要。

可見,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息息相關,兩者相互作用,共同決定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二、健康的心理是怎樣煉成的

過激的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那麼,怎樣調暢情志,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呢?

(一)修身養性促健康

所謂修身養性,其實也是一種促進身心健康的養生方法。

1、平常心

要想保持情緒穩定,首先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過度追求功名利祿等身外之物,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制訂合理的切合實際的人生目標。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要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這樣才能靜下心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裡有一條很重要的養生原則,即“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就是說,生活要淡泊質樸,淡去各種名利、聲色等慾望,保持心境的平和寧靜,不受物慾的誘惑,少思寡慾,這樣七情六慾就傷不了人了。精神恪守於內,身心平靜,就不會得病了。當然,人生在世有一定的追求是無可厚非的,但所有的追求和慾望都應當建立在切合實際的基礎上才是正確的。

2、樂觀心

人的一生,難免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工作方面的,學習方面的,家庭人際方面的,都可能出現困境、矛盾和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可能事事順心,天遂人意。只有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去看待問題,才能更快地渡過難關,正確地解決問題。

樂觀的心態會給人以勇氣,使人面對逆境時也從容不迫,這樣就不會出現壓力大、緊張、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身體機能也不會受到影響。

3、寬容心

人不僅僅是生物的人,還是社會的人。生活在社會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還有長短,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人對自己都和藹可親,都能和自己相處融洽,都沒有缺點。這樣的想法顯然不切合實際。人各有優缺,我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能包容別人的短處,允許別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

大到國家社會,小到家庭個人,我們都要以包容的心態,和諧共處。

4、友愛心

母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之初,性本善。人是有情感、有愛心的,但同時,也有私心、嫉妒、厭惡、仇恨等醜陋的一面。這些醜陋的人性,不僅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困擾、不安和痛苦,還會影響社會人群的身心健康。

博愛、大愛、友愛,只要對世界充滿愛,對生活滿懷熱愛,對他人時常友愛,心中的黑暗、陰影就會被照亮。

(二)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

雖然,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健康的心理,但是環境因素、疾病的影響,還是可能給我們帶來不良的情緒。這個時候,不妨通過下面的方法來調節情緒,改善心情,愉悅自己。

1、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人是群居動物,離不開交往。文藝表演、健身鍛鍊、才藝比拼、社會義工、志願活動等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集體活動都會帶給人們積極向上的心態,從而將孤單、寂寞、憂鬱等不良情緒消滅。經常參加社會活動的人,往往有一種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有句話叫作“多一分社會交往,就多一分身心健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經常接觸大自然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與大自然息息相通,大自然的優美環境、清新空氣,會給人愉悅的心情。爬山涉水,了解各地的人文地理,見多識廣,也會給人寬闊的胸懷、逆流而上的勇氣。這既是一種身心的鍛鍊,也是一種情志的陶冶。當你情緒不佳,遇到困擾時,不妨走向大自然,心境就會豁然開朗,思路就會開闊,有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3、培養興趣愛好

人生需要有理想、有目標、有愛好,如果心無所依,就會對生活充滿彷徨,沒有動力,甚至悲觀厭世。培養一種或數種興趣愛好,會讓生活增加更多樂趣。尤其是到了晚年,很多人退休後就覺得生活失去了重心,不知道該幹什麼。如果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退休生活也會變得豐富多彩。比如種花、養鳥、下棋、旅遊等,都會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

對於年輕人而言,平時可能會被學習、工作的繁忙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興趣愛好可以讓你找到一種精神的寄託,讓你枯燥的生活閃爍出一片燦爛的火花,成為調節情緒的一把利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靜脈曲張除了影響美觀還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