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口咽乾燥疑秋燥

這兩天在門診,遇到不少患者要來開一些滋陰潤燥的小方子,原因無他:

“徐大夫,我想開點麥冬、百合一類潤燥的藥,這立秋一過,也太立竿見影了,立馬就覺得開始口乾了。”

看到這樣的患者,其實我還是有點小高興的,這證明大家開始掌握一定的中醫藥知識了,知道麥冬、百合一類的中藥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改善秋燥引起的口乾。

但是,立秋就會立刻出現秋燥的症狀嗎?出現口乾就需要滋陰潤燥嗎?或許答案並不是這麼簡單。

初秋溫燥易口乾

秋季,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溼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乾燥。

立秋後,進入了初秋時節。此時氣溫仍然居高,但空氣中的溼度下降,悶熱感減輕。一方面,人體受到餘暑的影響,排汗仍然較多。另一方面,自然界空氣的乾燥,使得人體汗液等體液的蒸發速度變快。適應不及的人體,就會出現各種乾燥的症狀,如口乾咽燥,乾咳少痰,面板乾燥、大便乾燥等被大家稱之為“秋燥”的症狀。

秋燥會引起口乾,那麼口乾就是秋燥嗎?其實並非如此。

口乾確實有可能是秋燥引起的。秋季應肺,肺喜潤而惡燥。因此秋燥最容易損傷肺津,引起口乾的症狀。

但“口”並不僅僅是肺的通道,也是胃的通道,與肺、胃的關係都很密切。除了肺津損傷以外,胃中津液相對不足時,同樣也會有口乾的症狀。

當我們吃了過鹹、過甜的食物之後,很多人就會出現明顯的渴水症狀,這是因為人體內的津液為了稀釋糖、鹽,過度消耗,導致了津液不足。當我們吃了辛辣、燒烤、油炸或是性質溫熱的食物後,很多人也會出現明顯的口乾口渴,這是因為食物辛燥的特性灼傷了津液,導致人體津液受損所致。

而在立秋之後,尤其是認真踐行了“貼秋膘”這一習俗的朋友,還有可能因為脾胃經歷了一夏的虐待,正處於虛弱的狀態,又逢飲食太過厚膩難以消化,導致了飲食積滯,食火煉灼津液,導致津液受損而導致口乾。

是口乾還是脣乾?

分辨到底是秋燥還是食積,其實也並不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一下,所謂的口乾,到底是“口乾”還是“脣乾”。

口乾和脣乾代表的問題其實並不相同。

口乾,是指口腔之中津液不足,喜飲水的感受。口乾大多是因為火熱、燥邪損傷了津液。不論秋燥傷了肺津,還是飲食過度傷了胃陰,都可以通過滋陰潤燥的方法來解決,如開篇那些滋陰潤燥的小草藥。

脣乾,是指嘴脣乾燥。有些朋友嘴脣乾燥裂口,爆皮。脣乾代表的問題其實是脾胃積熱,再簡單點說,就是吃多了,食積了,有胃火了。這就需要通過消食化積的藥物來解決問題,比如大山楂丸、保和丸等,同時還需要幾日飲食清淡,讓脾胃得以休養生息。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人迎,寸口脈,必先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