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在日常的生活中是一個很常見的一種症狀,俗稱“拉肚子”。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正常人每日大約有9L液體進入胃腸道,通過腸道對水分的吸收,最終糞便中水分僅約100~200ml。若進入結腸的液體量超過結腸的吸收能力或結腸的吸收容量減少,就會導致糞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產生腹瀉。臨床上按病程長短,將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發病原因更為複雜,可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簡單點來說正常人的排便次數是1次,有少數人是2~3次。而腹瀉呢就是每天排便次數增多,一日可達十餘次或更多,糞便稀溏,甚至呈水樣,有時還會帶有黏液膿血。這個腹瀉不僅僅把身強體壯的年輕人折磨的痛苦不堪,對於老年人來說就更加嚴重了。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中毒、細菌和寄生蟲感染、消化不良、外感風寒、夜裡腹部受涼、很容易引起腹瀉。對於老年人來說,腹瀉不僅僅是單單就是腹瀉,它可能是一些其他嚴重疾病的症狀,比如說像肝癌、糖尿病、肝硬化、甲亢、腸結核等這種嚴重疾病。
腹瀉按照病程的長短可分為慢性腹瀉和急性腹瀉。慢性腹瀉的病程在兩個月以上,常見於結腸炎、肝硬化、腸癌、糖尿病等慢性病。而急性腹瀉常發生在夏秋兩季,多是食用不乾淨的食物之後。
西醫認為,腹瀉時腸黏膜充血水腫,因此禁食1-2天可減輕消化道負擔。但現在人們認為,禁食和不吃東西會使身體缺乏能量,降低血糖水平。當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時,患者會出現心悸、乏力、頭暈、面色蒼白、出汗、暈厥等低血糖反應,甚至危及生命。長期禁食或缺乏食物也會導致營養缺乏,降低抵抗力,延緩腸道病變的修復,加重腹瀉,從而形成惡性迴圈。再加上老年人本來就身體虛弱,如果再進行禁食,可能就會加重疾病,而如果老年人本來已經患有營養不良或其他疾病,禁食的後果將更加嚴重。雖然老年人不能禁食,但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樣一日三餐。
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產生的腹瀉,腹瀉都應該調整飲食。但不是隨隨便便就進行調理的,還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儘量避免有油有渣的食物。在腹瀉急性期,即發病後8-12小時內,宜選用藕粉、米糊、魚湯等液體飲食。病情緩解後,每天可吃五六餐,並逐漸由流質食物改為半流質食物,如米粥、細麵條、豆漿、蛋湯、小餛飩等,恢復期2-3天后,可以過渡到正常的飲食習慣,每天吃3-4頓飯。病人在腹瀉期間最不應該吃的食物是脂肪肉和油炸食品,因為它們不容易消化。那麼有人就會想,如果不能吃油炸和肉,那是不是應該吃多一些蔬菜呢?其實對於一些蔬菜來說也是不行的,就比如說韭菜、芹菜、菠菜等,這些蔬菜富含纖維素,是屬於多殘留食物,吃過之後容易刺激腸道蠕動,會使腹瀉更加嚴重,因此這些蔬菜不應該多吃,甚至不吃。同時如果腹瀉的病人吃生的、冷的和硬的食物,容易使胃腸道造成二次傷害加重病情。所以也應該禁生、冷、硬的食物。
第二就是慢慢咀嚼,不能吃的太急,應該少食多餐。少食多餐可以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而慢慢咀嚼不僅可以減輕胃腸道消化食物的負擔,而且有利於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充分吸收。
第三是多喝水,老年人腹瀉會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電解質失衡。水為生命之源,因此,患者應多喝水,勤喝水。每日飲水量應至少1600毫升,大便次數越頻繁,大便量越大,失水量越大,老年人的飲水量也就越大。水也可以加入適量的糖、葡萄糖和鹽。糖可以補充能量,幫助糾正因少吃而引起的低血糖;鹽可以糾正電解質紊亂。但要注意的是,水中的鹽含量不宜過多。如果是頻繁和中等程度的症狀,一般每天10-12克就足夠了。水也應該是溫暖的,而不是冷的,它應該像吃東西的時候一樣保持小而多的時間。此外,老年人還可以喝溫菜湯、米湯、果汁飲料等方式補充水分。
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急性腹瀉是由於飲食不節制、飲食不潔、水土不服等原因引起的,而且上廁所的次數不多,沒有感冒發燒等感染跡象,此時只要適當休息,調理飲食,並且選擇適當的飲食療法,有可能持續四至五天就會自行康復。不過,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老年人年齡大,抵抗力相對較差,因此腹瀉對老年人的危害大於年輕人。老年人急性腹瀉時,往往會流失大量水分、無機鹽、鉀等,並可能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等狀況。因此,如果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可能導致酸中毒和心律失常等併發症,甚至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猝死。如果腹瀉是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還可能引起肝膿腫、膽道感染、原發性腹膜炎等疾病。因此,如果老人突然腹瀉,應立即送到醫院,不得延誤在家。事實上,我們應該做的是預防。夏季和秋季應注意個別菜餚的供應。老年人要多注意飲食衛生,如飯前洗手、吃剩飯、不吃半熟飯等,如果在飯店就餐,應進行分餐。老年人在參加宴會或旅遊時,應注意飲食節制,少吃或不吃油膩食物,注意暴飲暴食等
中醫認為,引起腹瀉的原因主要是溼熱脾胃失調。脾虛溼邪導致脾虛,大小腸轉化異常,上下失調,渾濁不清。下面,我們就為大家推薦幾款適合老年人腹瀉的中醫食療方和民間方劑。
1、 山藥糊
幹山藥片軋細過篩。加開水調成糊狀,放在爐子上。將山藥用筷子攪拌煮熟或放入微波爐加熱至熟。每天吃兩次。山藥有健脾止瀉、補腎益精的作用。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腸道腹瀉。
2、茯苓粥
取適量粳米和紅棗,加水煮粥。粥要煮的時候,加入茯苓粉,用筷子攪拌,加熱。粥煮沸後,可以適當的新增一些糖。每天早晚服用同樣的量。茯苓性甘、性溫和,可進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溼利尿、健脾健胃、安心安神的功效。大棗具有補益虛氣、養血安神、健脾健胃的功效。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乏力無力、失眠等患者是一種很好的保健營養。粳米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除煩渴,止瀉痢,適宜於各類人群,尤宜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心煩口渴、瀉下痢疾者食用。因此,三者合用具有健脾利溼、調中止瀉的功效,適用於延遲時間長、治療困難的腹瀉。
3、三薑茶
生薑切成片,與綠茶混合,加水煮沸後冷藏。每日1/7,加開水300毫升,早晨飲用,服用1周。適用於寒性體質喜熱食者夏季腹瀉。
4、蒸蘋果
1-2個蘋果洗淨,切成片,放入碗裡的蒸籠中,用水蒸軟,吃3-5次。吃的時候去皮去核。蒸蘋果具有健脾胃、潤腸止瀉的功效,適用於各種慢性腹瀉。
老年人腹瀉的原因十分複雜。如果因為不清楚病因,延誤了治療,可能造成極大的危險。因此,在使用這些食療方和驗方治療老年腹瀉時,必須積極查詢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對於不明原因的腹瀉,特別是慢性腹瀉,千萬不要以為不是特別嚴重,沒有問題,這樣錯誤的想法,這隻會讓我們更痛苦。如果特別嚴重,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