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香薷《名醫別錄》

為脣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香薷的地上部分或全草。主產於江西及安徽、河南等地。以果實成熟後採收地上部分或全草入藥。生用。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肺、脾、膀胱經。

【功效】

發散風寒,化溼和中,利水消腫。

【應用】

1.用於風寒外感而兼溼阻中焦之證:本品辛溫發散,以發汗解表為主要功效;其氣芳香,又可入於脾胃而化溼和中。治風寒感冒,本品可與其他發散風寒藥同用;溼阻中焦,可為蒼朮、藿香等化溼藥的輔助。因其具有外散表邪、內化溼濁的特點,故多用於風寒感冒而兼脾為溼困,症見惡寒,發熱,頭痛身重,無汗,脘滿納差,苔膩,或噁心嘔吐,腹瀉者並多與厚朴、扁豆等化溼藥配伍。該證多見於暑天貪涼飲冷所致之陰暑證(或暑溼證),故前人稱“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此為本品解表、化溼之功在暑溼證的同時應用。

2.用於水腫:本品發汗以散肌表水溼,又宣肺氣啟上源,且通暢水道,利尿退腫,亦多用於水腫而有表證者。可單用,或配伍其他利水之藥。

【用法用量】

煎服。用於發汗解表,量不宜過大,且不應久煎,並多熱服,以利發汗解表;治水腫,量宜稍大,且須濃煎,並多冷服、以助利水消腫。

【使用注意】

暑熱證慎用。

【參考資料】

1.本草文獻:《名醫別錄》:“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履巉巖本草》:“截四時傷寒“《本草經疏》:“香,辛散溫通、故能解寒鬱之暑氣。”

2.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本品含揮發油,另含甾醇、黃酮苷及多種微量元素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並有抗病毒、解熱、鎮靜、鎮痛、解痙、抗感染、利尿、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腸蠕動、增強機體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等作用。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轉眼進入秋季,我們該如何做好秋季養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