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又名巴戟肉,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名字中的“巴”乃是巴蜀之意,而“戟天”則是強腎起痿的一種比喻。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江西等地。採挖後晒乾,用時潤透或蒸過,除去木質心,切片或鹽水炒用。
一、巴戟天的功效:
巴戟天味辛、甘,微溫。歸腎經。功效能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
常用於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溼痺痛,筋骨痿軟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大風邪氣,陽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
《本草綱目》:“治腳氣,去風疾,補血海。”
《玉楸藥解》:“巴戟天溫補精血,滋益宗筋,治陽痿精滑,鬼交夢遺,驅逐脈風,消除痂癩。”
《本草備要》:“入腎經血分,強陰益經。治五勞七傷。辛溫散風溼,治風氣、腳氣水腫。”
二、巴戟天的配伍應用:
1.用於腎陽不足,證見陽萎、尿頻、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等。巴戟天有補腎助陽之功,治陽萎、不孕等生殖機能不足之證,常配伍人蔘、山藥、覆盆子等藥。
若治腎陽虛、小便不利,常配伍益智仁、桑螵蛸、菟絲子等溫腎固澀之藥。治婦人宮冷、月經不調、少腹冷痛,常配伍高良薑、肉桂、吳茱萸等溫裡散寒之藥。
《千金方》:“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溫服,常令酒氣相及,勿至醉吐,治虛羸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
《本草新編》:“巴戟天溫而不熱,健脾開胃,既益元陽,復填陰水,真接續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速功。”
《本草經疏》:“巴戟天主腎氣滋長,元陽益盛,諸虛為病者,不求其退而退矣。”
2.用於腰膝疼痛或軟弱無力。巴戟天即溫補腎陽,又可祛風除溼,故尤善治腎陽不足兼有風溼之證,如配伍萆薢、杜仲等,即金剛丸。
3.用於腎陰下虧,龍雷之火上燔,即中醫所謂“火不歸原”,常見頭痛、頭暈、鼻衄、齒衄、目赤如鳩、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鳴如潮、口舌生瘡、咽痛如火灼等證。巴戟天溫補之中繞有養陰之性,亦有“陽中求陰”之妙,常配伍熟地、麥冬、五味子、茯苓等,即引火湯。
李可言:“龍雷之火為臟腑內生虛火,與六淫外邪實火大不相同。有以下五點,可資鑑別:一、雙膝獨冷,上下溫度如常,獨膝蓋部其冷如冰;二、來勢暴急跋扈,如迅雷閃電,頃刻生變,外感多漸變,火不歸原多突變;三、隨陰陽盛衰之年節律、日節律演變,天人相應現象最著,如冬至陽生則病,春令陽升轉重,夏至陰生漸緩,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緩,入夜自愈;四、熱勢轟轟,或由腳底,或由臍下,上攻頭面,外感無此病象,若出現此象,按火不歸原論治,誤用苦寒直折則危;五、不渴尿多,渴喜熱飲。以上為火不歸原證治之大略。”
三、巴戟天的用法用量:
巴戟天常入煎劑,亦適宜做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十餘克。
黃元御言:“去梗,酒浸,蒸晒。”
汪昂言:“蜀產佳。去心,酒浸焙用。”
四、巴戟天的應用注意:
巴戟天補腎助陽,性質柔潤,不若淫羊藿之燥散,但只適用於陽虛或兼有寒溼之證,如陰虛火旺或溼熱者均不宜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