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
治療盆腔炎形成包塊。桂枝出自《新修本草》,發汗解肌,散寒止痛,溫經通陽,平衝降逆。茯苓出自《神農本草經》,利水滲溼,健脾和中。盆腔炎性包塊,往往為中醫所述之水液代謝失常,腎之氣化失常、脾之運化失力,水溼之邪凝滯於下焦小腹,加之瘀血阻滯,血行不暢,故形成癥瘕包塊,如輸卵管卵巢囊腫,或輸卵管積水等病證。楊老主要用桂枝以溫經散寒,活血調經,散結消癥,用茯苓健脾滲水利溼。二藥合用,針對盆腔炎性包塊,療效顯著。
【升麻-荊芥穗】
楊宗孟治療氣虛崩漏下血。升麻出自《神農本草經》,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荊芥穗出自《吳普本草》,解表散風,透疹,止血,一般以炭入藥。二藥伍用,以升麻升舉清陽之氣,以荊芥穗炭散瘀止血,既可補氣攝血,又止血不留瘀,尤其荊芥穗以炭入藥,入血分,出氣分,使補而不滯。
【雞血藤-益母草】
治療月經不調。雞血藤出自《本草綱目拾遺》,補血行血,祛瘀通經、舒筋活絡,走經絡,入血分,補虛化瘀。益母草出自《本草圖經》,活血調經,利水消腫,為經產要藥。二藥配伍,一溫一寒,補虛不留瘀,化瘀不傷正,“祛瘀生新”,尤其月經病血虛有瘀者,皆可隨證加減。
【牛膝-麥芽】
治療閉經-溢乳綜合徵。牛膝出自《神農本草經》,生津活血、行瘀、消腫;酒制補肝腎、強筋骨。麥芽出自《本草綱目》,消食開胃,回乳。中醫認為,月經與乳汁均由血所化生,閉經-溢乳綜合徵時氣血不能下注血海行經而上行為乳汁。麥芽可開胃消食,下氣回乳,大劑量麥芽可抑制溢乳之症狀,而大劑量牛膝取其引血下行之意,二藥的用量均用到50g,達到抑乳行經之作用。
【黃芪-防風】
用治產後痺症。黃芪出自《神農本草經》,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託瘡生肌。防風出自《神農本草經》,祛風發表,勝溼止痛,止痙。二藥配伍,一攻一補,防風得黃芪之扶正而不散洩,黃芪得防風之疏散而不戀邪;散中寓補,補中兼疏,增加固衛疏表之力。誠如王晉三《古方選注》曰:“黃芪性鈍,防風性利,鈍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隨防風周衛於身,而固護表氣耳。”
{凌霞主編。婦科聖手楊宗孟臨床56年經驗集。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