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五色、五味養五臟”,是如何對應的?感興趣的,可以了解下

華夏文化源遠流長,飲食與健康從來都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也流傳了一些養生經典,供人們參考與借鑑。

流傳較為廣泛比如:“食物五色、五味養五臟的說法”。食物“五色”分別是“紅、綠、黃、白、黑”。人體的“五臟”分別是心、肝、脾、肺、腎。

紅色對應的是人體的心臟,紅為火,補氣補血,所以和“心”聯絡在一起,所以有紅色食物養心的說法。常見的紅色食物有紅棗、櫻桃、火龍果等。

黃色對應的脾臟,傳統醫學認為,平時護脾養顏應多吃一些黃色食物。常見的黃色食物有黃豆、薏米、韭黃、南瓜、蛋黃、粟米、玉米等。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黃色食物往往都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尤其玉米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

綠色食物對應肝臟,傳統醫學認為,綠色屬木,對應人體的肝臟及膽。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主要功能為藏血和解毒,具有調暢全身氣血、促進脾胃調和、維持視力、調節情志的作用。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綠色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比如葉酸,最初是從菠菜葉子中提煉得來,也因此而得名。維生素不給人體提供能量,但是能夠促進人體代謝功能。

黑色食物養腎

古醫書記載:黑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身暖胃、明目活血”,“滑溼益精、補肺緩筋”等功效,可入藥膳。

事實上,顏色越深的食物,營養價值越高,如米中的黑米,豆類中的黑豆,黑芝麻,肉類重點烏骨雞等,在同類食材中,營養價值相對較高。

白色食物養肺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白色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肉、雞肉等均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還能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

由於空氣汙染,抽菸喝酒,以及身體經常疲勞過度等,提高人體對氧氣的需求,肺部就容易受傷。這個時候肺部就需要大量的水分,以及更多蛋白質來修復肺部。

“五味”入五臟

傳統醫學認為“苦、酸、甜、辣、鹹”五味,分別對應人體的五臟“心、肝、脾、肺、腎”,不同的味道可以起到不同的養生作用。

苦味入心,代表食物:芥菜、苦瓜、百合、香椿、蒲公英、杏仁、白果、桃仁、荷葉、茶葉等。

酸味入肝,代表食物:番茄、檸檬、橄欖、山楂、柚子、橘子、烏梅、杏、枇杷、醋、紅豆等。

甘味入脾,甘味能緩解疲勞、解毒生津。代表食物:大米、小米、白麵、甘薯、玉米、山藥、蜂蜜、桂圓肉、紅糖等。

辛味入肺,代表食物:蘿蔔、韭菜、佛手、蔥、大蒜、姜、辣椒、胡椒、陳皮等。

鹹味入腎,主要食物:鹽、醬油、醃菜、臘貨等。

以上就是古人養生經典中的,“五色、五味滋養五臟”的對應關係。現在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養生的認知逐步偏向於現代科學。在現代營養學中,把人體所需營養物質分為7類,“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與水”等,更加系統的,科學的歸類,從而更好地為人體服務,合理安排的飲食,滿足人體健康需求。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依然堅持先輩們傳承下來的方法,當然身體也非常健康。

我個人而言,一直踐行現代營養科學,也發現一直踐行古人養生方法的人,身體確實非常健康,硬朗,這與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無關係。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機體,且高度智慧,現代科學認知的還非常有限,而且也沒有充分的資料可以否定古人的養生經,所以今天在此分享給大家,僅供參考。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水果中的鈣王“酸角”,形似刀豆,酸甜又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