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認為:“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餘強半。”只要調養適當,中年人同樣可以擁有青年人一樣的活力,推遲和減緩各種老年性疾病的產生。

(1)勿過勞。中醫講究“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所以人到中年,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生活節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避免長期體力和腦力的“超負荷運轉”,從而導致積勞成疾。

(2)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情緒。不強求名利、患得患失,不黨同伐異,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工作、學習之餘多聽音樂,營造舒適的工作和社會環境。在壓力較大和焦慮時應學會一些自我排解的方法來緩解和消除。自我排解的方法有宣洩、轉移、訴說等。注意儀容儀表,不同的場合裝束得體,保持心態年輕化,與時俱進,以振奮精神,增添生活樂趣,提高文化素質,加強自我修養。加強精神陶冶與人生境界的提高。

(3)注意精血的顧護。唐代藥王孫思邈窮其一生研究中醫治病養生,他指出“男子貴在清心寡慾以養其精,女子應平心定志以養其血”,這是因為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用。腎為先天之本,腎精充足,五臟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強,身體健壯,延年益壽。如若勞倦內傷,五臟虛衰,損傷腎氣,腎精匱乏,會造成精血兩虧,則易多病早夭。因此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節制房事,《泰定養生主論》曰:“三十者,八日一施洩;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洩,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洩。……能保持始終者,祛疾延年,老當益壯。”醫聖張仲景則認為“凡寡慾而得之男女,貴而壽,多欲而得之男女,濁而夭”,這說明嚴格而有規律地節制性生活,是健康長壽、優生優育的必要保證。

(4)合理飲食。中年時期脾胃運化功能降低,飲食應特別注意。現代醫學證明,脂肪肝與飲酒關係極大,經常豪飲的人多罹患此病。如不加以重視,日久將釀成難以治癒的肝硬化。高脂肪飲食會導致肥胖症、心臟病和高脂血症。每天脂肪的攝入量不能超過總熱量的30%。但是也不要少於15%。不暴飲暴食,否則脾氣損傷,有礙營養物質的吸收,加速身體老化;制定科學的營養食譜。每天至少應該食用400克左右的水果和蔬菜,其中所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有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而食物纖維有助於消化吸收,保護胃腸道;要注意給骨頭補鈣,奶製品當中含有豐富的鈣;適量進食動物蛋白,多吃魚,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清除血管壁上的油脂;每天的食譜上必須要有澱粉類食物,澱粉能保護我們不受病菌感染,能預防心臟病和癌症。另外油炸、醃製、燻烤的食物及動物內臟、罐頭、香腸等均被營養學家列為致癌和導致血管硬化的危險食品,應儘量少食。

(5)不諱疾忌醫。中年人工作事務繁忙,時間安排緊湊,身體的小痛小病常常不注意,常不願意花時間去看醫生,掩耳盜鈴地過日子。中年時期,正是疾病的多發時期,小病容易拖成大病,如肝炎、心肌炎,甚至癌症,在初期及時就醫施治,注意休息和飲食調節,往往可以痊癒。有時候悲劇發生的原因,正是因為錯過了疾病初發的最佳治療期。近年來在白領和知識分子中間出現的過勞死現象越來越多,這對社會和家庭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失。因此,中年人的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因此,每年進行一次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腹部超音波、心電圖等的全面體檢,是明智之舉。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斷食晚餐”能緩解脂肪肝?盲目斷食可能會出現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