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心腦血管病高發季節,天氣炎熱,汗出增多造成血瘀黏稠度增加,容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猝發。心腦血管病患者夏季應該如何養生?筆者認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該從飲食、起居、運動以及心理等四個方面來進行適當調節,以適應氣候的變化。
夏季飲食:“省苦增辛”
清熱消暑是夏季重中之重,但同時,按照中醫養生學理論,還要吃對東西,以免傷了脾肺之氣。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
“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進辛味。中醫五行學認為,夏時心火當令,而苦味食物儘管有清熱瀉火、定喘瀉下等功用,卻會助心氣而制肺氣,因此不建議在夏季多吃,以免心火過旺。由於心火能夠克肺金,而辛味歸肺經,所以在夏季,儘管天氣熱,人們可以適當多吃些辛味的東西,如辣一些的蘿蔔,以及蔥白、姜、蒜等。這些具有發散、行氣、活血、通竅、化溼等功用的食物,尤其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夏日飲食宜低脂、低鹽、多維生素,可用營養保健粥來開胃並調理身體。煮粥時加些荷葉,清香略苦,可醒脾開胃;加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生津利尿等作用;幹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能清暑化溼、健脾止瀉。此外,紅小豆粥、薄荷粥、銀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好食品。
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如多吃些新鮮果蔬,以補充維生素;多吃些豆類或豆製品、水果、蔬菜等,以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鉀的補充;多吃些清熱利溼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黃瓜等;適量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夏季運動:少許出汗為宜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夏季運動量不宜過大、過於劇烈,應以運動後少許出汗為宜。運動量過大、出汗過多會損傷心陰,甚至造成虛脫。
夏季運動可以選擇太極拳,動靜相兼,剛柔相濟,開合適度,與自然的陰陽消長相吻合。習太極拳重要的是配合呼吸,慢、深、長、勻的呼吸,不但能消除煩慮,還能對心臟微細血管和經絡起養護作用。散步、游泳也是不錯的選擇,但要在早、晚氣溫相對較低的時段運動。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夏季運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夏季人體能量消耗很大,運動時更要控制好強度;運動後別用冷飲降溫,會傷害腸胃,溫稀鹽水是最好的飲料;戶外運動時一定要隨身攜帶適合自己的急救藥物,以便必要時緊急服用。
生活起居:晚睡早起
首先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為休息不好可以使血壓升高,從而加重心腦血管疾病。夏季應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同時適當的午睡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午睡一般應在午餐後15~30分鐘,以臥姿為宜,且時間不宜過長,半小時到一小時即可,臨睡前不宜飲用酒、咖啡、濃茶等。
心臟血管疾病最怕突冷突熱的溫差變化及過熱的環境,因此,夏天室內不宜過熱,室內外溫差也不宜過大,以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然發生。另外要避免貪涼,空調溫度不宜調的過低,以防感冒。因為心腦血管病人一旦感冒,不但會加重病情,有時還能誘發病情的變化。可以通過“以熱除熱”的方式來養生,如洗熱水澡、熱毛巾擦身、喝熱茶等。
情緒調節:保持心情舒暢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最忌大怒和大喜。怒則氣上,大喜傷心,都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情況。炎炎夏季,人們很容易心情煩躁,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焦躁的心情會加重病情,甚至發生危險。所以要學會調整情緒,學會自我心理調節。
《黃帝內經》中說,應“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夜臥是為了順應自然陰氣的不足;早起是為了順應陽氣的充盛,睡眠不足可適當午睡。切勿因厭惡長日而心情煩躁、濫發脾氣。要精神飽滿,適應夏天的氣候。
夏季養生的關鍵是使人“無怒”,不良情緒要進行適當“宣洩”。一方面可以和家人、朋友交流、談心,降低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則不可忽視主觀上的調息靜心。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要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心靜人自涼,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