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人體氣機的通達和順是機體維持功能正常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和”便成為人體生理功能正常的標誌,正如《靈樞·本藏》所言:“血和則經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衛氣和則分肉解利,面板調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風痺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

當機體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時,便會導致氣機出現紊亂。正如《素問·舉痛論》所言:“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可見導致氣機執行失常的病因多為情志所傷,如怒、喜、悲、恐、驚;也可由氣候變化勞累思慮所致,如寒、炅、勞、思。

氣機執行失常會導致機體臟腑功能發生異常、最終導致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正如《素問•六微旨大論》所言:“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明確地指出了氣機的升降出入是人體機能正常的基礎,一旦出現紊亂便可導致百病叢生。

那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疏調氣機,養生延壽,達到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狀況。黃帝內經也進行了精彩的描述。《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提到“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思想上清靜安閒,無慾無求,內心安寧,無所畏懼,勞逸適宜,真氣順暢,對自己的生活處境都十分滿足,安樂其中,最後能達到“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這種境界,那就是所謂的“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精神調和為養生的一大準則,只有保持內心的寧靜,精神持守於內,順暢調和,才是身體健康的根本,就可以真正做到“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雲南省唯一的國醫大師張震研究員正是從深刻領悟《黃帝內經》精華出發,結合歷代醫家和自身對中醫證候學的研究,創立了“氣機疏調學派”,指導臨床診治疾病獲得良效。也證明對於現代人來說,注意自身的身心調攝、保持內心寧靜,便能使得機體臟腑氣機通達和順,是達到健康長壽的有效方法。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暴雨+暴晒!溼熱天氣,這4種祛溼養生妙招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