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學認為腫瘤的形成與氣血瘀滯、痰凝、蓄毒、飲食勞倦等諸多因素有關,但通過臨床實踐認識到伴隨著衰老而發生的陽虛寒凝是腫瘤發病的關鍵病機,且採用溫陽散寒法防治腫瘤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陽虛寒積是腫瘤形成的重要病機

1、陽虛是衰老的必然

人體與周圍環境之間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吐故納新,從而表現出生長、發育、生殖、衰老、死亡等一系列連續變化的生命活動過程, 《黃帝內經》將其歸納為“生、長、壯、老、已”幾個階段。衰老是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在由壯年向中老年發展的過程中,始終都存在著臟腑功能的虛衰、紊亂,尤其以陽氣的虛衰更為重要,貫穿於整個中老年期,而且對老年各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變化都產生重要的影響。陽氣對機體正常的生長髮育和臟腑功能活動起到溫煦、固攝、推動、化生的作用,歷代著名醫家都十分重視陽氣在人體中的重要性,如《素問·生氣通天論》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首先指出了陽氣在發病過程中的重要性,而且關係著人體的健康和壽夭;唐·孫思邈《千金翼方》曰:“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宋·竇材《扁鵲心書》認為“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加強必斃傷”;張景嶽亦云:“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李念莪雲:“火者,陽氣也,天非此火不能發育萬物,人非此火不能生養命根,是以物生必本於陽。”“陽氣者,身中溫暖之氣也,此氣絕則身冷而斃矣。”清末著名傷寒學家鄭欽安,指出“有陽則生,無陽則死”。可見,歷代醫家都認為陽氣是人體健康的根本,陽虛是衰老的必然趨勢,並貫穿於中老年期。

2、寒積是陽虛的必然

中醫學認為,陽虛則陰盛,陽氣虛損容易產生內寒,或者陽虛而外寒內襲,久居不去,寒邪凝滯氣血,形成寒積。人體的氣血津液,皆有賴於陽氣的溫化推動,運化宣暢,陽氣充足則氣血津液得以正常執行,陽氣虛則對其溫化推動作用減弱,津液精血的執行遲滯,容易停而為積,另外寒性凝滯,更易成積,最終形成積塊。如《素問·調經論》中有“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而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靈樞·百病始生》的“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均指出陽氣受損是寒邪凝積的主要原因。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指出“積聚起於冷結”,強調寒冷之邪凝聚成積,並且認為若產後血氣傷損,臟腑虛弱,更易為風冷所乘,搏結於臟腑,形成癥瘕癖結。可見,寒積是陽虛的必然結果。

3、陽虛寒積,腫瘤乃生

對於腫瘤的形成與陽虛寒積的密切關係,先賢們早有明確的認識,陽虛不能通達,陰寒之邪漸凝,氣血執行不暢,腫塊生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陽化氣,陰成形。”《難經·五十五難》日:“積者,陰氣也。”《靈樞·水脹》亦云:“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隋·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有“積聚者,由寒氣在內所生也。血氣虛弱,風邪搏於腑臟,寒多則氣澀,氣澀則生積聚也”,明確指出陽虛寒凝是腫瘤發生的根本原因。現代學者也多認為陽虛寒積於腫瘤形成關係密切,一切惡性腫瘤本質為腎陽不足、陰寒積聚,陽氣損傷是腫瘤形成的重要病理環節。

二、溫陽散寒法是腫瘤的重要治法

古今醫家通過臨床觀察認識到,很多腫瘤尤其是晚期腫瘤患者多具有畏寒乏力,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等陽虛的臨床表現,因此,非常重視以溫陽散寒法治療腫瘤,常用的藥物有:附子、肉桂、淫羊藿、補骨脂、吳茱萸等。《王旭高醫案》明確指出了溫通氣血是治療積聚的要法,“積聚之證,大抵寒多熱少,虛多實少,桂枝、肉桂、吳茱萸為積聚之要藥,……蓋氣溫則行,血寒則凝,營運其氣,流通其血,為治積第一法”。現代不少醫家運用溫陽散結法治療腫瘤,如採用溫陽散結湯(熟附子、肉桂、淫羊藿、仙茅、浙貝母、生牡蠣等)加減治療惡性胸腺瘤,溫陽化瘀法治療晚期食管癌,選用理中湯、四逆湯、當歸四逆湯等治療晚期腫瘤,都取得了顯著的療效,表明溫陽散寒法是腫瘤的重要治法。

中老年期普遍存在著陽虛的體質基礎,容易感受外寒,或寒從內生,均會導致寒邪凝滯,氣血積聚,並且因為“陽化氣”的功能衰退,“陰成形”的功能過盛而形成腫瘤,歷代醫家多重視溫陽散寒法治療腫瘤,現代臨床研究和藥理實驗研究也都證實了溫陽散寒法及所屬方藥治療腫瘤的確切療效,因此可以說,溫陽散寒法是腫瘤的重要治法。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該怎麼拯救你的睡眠?白癜風患者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