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都了解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口渴喝得多、容易飢餓吃得多、排尿多,但是身體出現消瘦。不過並不是每個患者都會出現“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就拿中國來說糖尿病患病人群超過了1億人,但只有5-6成人在診斷前知曉自己患了糖尿病,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出現典型的症狀,就拿醫療發達的美國來說,也有700萬以上的人並不了解自己已經患有了糖尿病。其實,對於很多患者來說,糖尿病最初的症狀並不是典型的“三多一少”,而是跟平常的一些不適感相似,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而這些症狀往往跟糖尿病的併發症有關,也正是因為如此,等很多人發覺病情嚴重去診斷時,卻發現血糖已經非常高了,甚至需要住院治療,否則可能危及生命。所以提早了解這些具有隱蔽性的早期症狀,有助於糖尿病的早診斷、早治療,甚至可以在糖尿病前期控制住血糖,避免併發症,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說說這些“鮮為人知”的症狀,以及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運動控制血糖。
糖尿病具有“隱蔽性”的6大症狀1、視力出現問題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初的症狀,可能和視力問題有關。為什麼呢?因為眼睛是人體最精密的組織系統,有大量的血管、神經,相對於其他組織器官來說更加敏感,所以當糖尿病出現高血糖水平時,會對眼睛的毛細血管、微小血管產生損傷或者不良的影響,而眼睛就可能會出現異常,導致視力出現問題。比如說,視力模糊、眼睛疼、眼睛乾澀等等,如果經常在飯後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麼需要患者儘快去檢查血糖,防止血糖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嚴重的情況是視力喪失、失明的主要原因,因為糖尿病會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現滲漏,會出現所謂的“漂浮物”,也就是在人的視野中出現移動的深色斑點。此外,黃斑部是人視力的核心所在,一旦出現問題會導致視物模糊的情況,而糖尿病就可能導致黃斑部變性。
視力問題可以通過藥物、滴眼藥水來緩解,但根本方法是要控制血糖,也可以嘗試採用藥物治療,而且每年應該至少應該檢查一次眼底,有可能可以進行散瞳來輔助診斷,能夠發現視網膜的早期病變,從而挽救自己的視力。
2、神經感覺異常
突然經常性的出現腳,腿,手以及手臂灼熱,刺痛,麻木或者出現有蟲子爬的感覺,這些也可能是糖尿病的症狀之一。這是因為,高血壓狀態,以及因此導致的高血脂狀態會損傷人體的神經和營養神經的小血管,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如果持續嚴重後,可能會出現末端肢體的劇痛,疲乏無力以及無法活動,如果是腿腳可能無法走路或者支撐平衡,甚至出現損傷或者潰瘍。
周圍神經病變是可以通過控制血糖以及服用改善神經、微迴圈的藥物來進行治療的,比如彌可保、怡開等藥物進行治療。
3、疲乏無力
有些糖尿病患者,沒有被診斷前沒有其他的不適,但可能會出現疲乏無力的感覺,這是因為有以下幾種原因:首先,血糖不穩定出現高血糖或者低血糖,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會讓人感覺疲勞;其次,高血糖會損傷腎臟的血管,導致腎臟受損,腎功能減弱後腎臟過濾廢物的能力下降,身體內的廢物出現堆積,導致人體出現疲勞的感覺。腎臟出現疾病應該儘早治療,控制尿蛋白,避免腎功能進一步減退,可以考慮通過沙坦類或者普利類藥物來起到護腎降蛋白的效果;此外,高血糖會導致血管的炎性反應,而這些炎性反應的結果就可能是讓人感到疲乏無力。
4、胸痛、心絞痛
胸痛、心絞痛也可能是糖尿病的一個徵兆。因為患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很多,而心臟病的一種症狀是胸痛、胸部不舒服、心絞痛,這是因為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和氧氣導致的。心絞痛也可能會讓人感覺胸悶或有壓迫感,也可能發生在肩膀,手臂,頸部,下頜及背部,甚至有時候會被誤診為胃腸疾病。對於糖尿病引發的胸痛,一方面要控制好血糖、血脂,另一方面要戒菸並且採用藥物治療,比如硝酸甘油等。
5、男性功能障礙
出現男性功能障礙不僅令人煩惱,更可能因為感到羞恥而不去看醫生,但這可能也是糖尿病的徵兆之一。因為糖尿病引起的持續高血糖會損害神經和血管,使男性喪失一定的功能,從而可能影響到夫妻關係。所以,一旦出現這類問題,首先不要忌諱應該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斷,其次確診後考慮採用控糖改善血管神經的藥物進行治療,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採用一些理療手段。
6、口臭或者口腔異味
血糖如果控制不好,長期處於高位的話,會導致人體的細菌增生,而如果是口腔中的細菌增生的話,會在牙齒上形成牙菌斑,牙菌斑是細菌的溫床,跟口腔有關的疾病比如蛀牙、牙齦炎、口臭等等都可能出現,而牙齦炎可能會發展為牙周炎,這就可能導致牙齒脫落、感染,同時讓口腔充滿濃重的臭味。糖尿病引發的口腔疾病,需要首先控制血糖,並且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比如定期刷牙,利用牙線清理等等,有可能每年要看兩次牙醫,避免病情惡化。
所以,如果患者經常出現以上的幾種症狀,又找不到原因的話,可以嘗試做下血糖測試,排除一下是否有高血糖的因素。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進行運動控糖?會有哪些風險?飲食和運動是輔助控糖的手段,而保持規律的運動不僅有助於控糖,也是人們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於有糖尿病的患者來說,運動控糖有哪些好處呢?又會有哪些風險?如何運動才能既控糖又能避免這些風險呢?
運動控糖的益處
估計每個確診糖尿病的患者都會被囑咐一定要多運動,每天運動會有助於血糖穩定,實際上運動控糖的益處有不少,不僅能幫助穩定血糖,還能降低一些併發症的風險:
1、控制體重,緩解胰島素抵抗
2、降低膽固醇和血壓,避免心臟病風險
3、改善睡眠,有助於身體恢復,穩定血糖
4、增強骨骼和肌肉,尤其是增肌,能夠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
5、改善情緒,更好地應對壓力,緩解焦慮和沮喪,避免因為情緒導致的血糖失控
6、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風險
7、對於老人來說,還能降低跌倒的風險,避免失能,更加壽命
糖尿病運動時可能出現的風險
運動並非沒有風險,比如可能出現肌肉或韌帶拉傷,關節扭傷,以及跌倒骨折等潛在的危險,而且不適合的運動可能還會出現心腦血管的異常,除此之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大、最常見的風險在於低血糖。不過,低血糖風險取決於運動的時間,持續的時間和運動的強度。此外,剛開始鍛鍊計劃的人與經常鍛鍊的人相比,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更高。那麼如何運動能避免風險,又能夠良好控糖呢?
糖尿病患者採用的運動方法有三種有氧運動
這類活動有助於降壓、強壯心臟,改善耐力,減脂減重,比如散步,慢跑,騎單車,游泳和跳舞等都是有氧運動。
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也稱為阻力訓練,這類運動有助於增肌。同時,這種運動可以強壯骨骼,改善平衡力,降低血糖,並幫助人們緩解身體的疼痛,這類運動包括舉啞鈴、槓鈴,鍛鍊腹肌,深蹲等。
伸展運動
伸展運動可以幫助人們保持柔韌性,並且能夠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肌肉拉傷和關節疼痛。比如普拉提等運動。
運動頻率,持續時間和運動強度應該是多少?如果剛開始進行體育鍛煉計劃,那麼循序漸進,制定合理的運動規劃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避免運動損傷,也能減少出現低血糖的機率。
運動頻率
糖尿病患者有可能的話,應該在一週內每天都進行運動,最少也應該保持3天以上的運動頻率,每天運動時間從1小時到3小時不等。
運動時間
如果剛開始,可以在開始時進行5-10分鐘的體育鍛煉,並且根據適應情況逐步增加,這樣可以儘快達到每次30分鐘左右的運動時間。當習慣了規律運動後,那麼每次運動目標就是至少鍛鍊30分鐘,每天可以增加到1-3個小時的時間,時間越長控糖效果可能更明顯,還有減脂的效果。如果時間不固定,則可以把運動拆分,每組運動在10分鐘左右,但運動強度適當提升,也會有相似的效果。
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取決於運動者的身體健康水平以及其他健康狀況。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簡單測試來判斷,那就是在運動時是否能夠進行談話,如果累的無法正常談話那麼就是運動過量,談話可能稍微有些中斷則為中等強度運動,微汗出談話正常則是較為輕度的運動。
運動是血糖監測很重要,該怎麼做?由於運動對於每個人的影響不同,所以針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就必須要在運動時要注意監測血糖情況,尤其是在剛開始鍛鍊時,了解自己運動時的血糖情況,可幫助了解身體對所進行活動的反應。建議在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進行監測。
一般來說運動前血糖要保持在較為穩定的狀態,這樣可以避免運動後出現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的情況;運動中可能會很快出現血糖水平下降的情況,這一般跟自己的病情及運動強度相關,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都會在中等強度的運動下,出現血糖下降的情況。不過也有部分人可能會出現血糖升高,這可能跟運動強度較高有關,因為運動強度較高,人體需要更多能量,因此身體釋放更多的葡萄糖來維持。所以,隨時監控血糖可以找到跟自己較為適合的運動方式;運動後,一般來說血糖都會出現下降的情況,只不過這種情況有的很快出現,有的則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可能跟肝臟和肌肉吸收葡萄糖儲存有關。
此外,運動時一定要隨身攜帶藥物,包括一些小糖果,如果出現突發的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可以進行自我調整,並且運動前一定要告訴家人自己的行蹤。
運動時血糖的控制問題
糖尿病患者,運動前如果血糖低於5.5mmol/L時,一旦運動後則有出現低血糖的風險,運動前最好吃點零食,比如一小塊水果之類,尤其是如果運動前曾注射過胰島素或者運動超過30分鐘,運動前的進食非常重要。如果運動前血糖低於4.4mmol/L,則必須先將血糖提升後再進行運動。
血糖在5.5-13.8mmol/L時,是可以進行運動的血糖範圍,運動時一般不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同時運動時血糖會持續下降,或者保持平穩,但需要注意運動的強度,以免強度過大造成血糖升高,則可能出現其他風險。
血糖高於13.8mmol/L時,則應該避免運動,而是先對進行身體的檢測,看看尿糖,看看是否有酮體,如果檢測有的話,則不能運動,有可能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風險。如果沒有酮,則可以開始運動,適當增加強度,讓血糖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