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癌症患者確診後,之後的生存時間可能會大不相同。哪怕是同一種癌症,分期分型也一樣,治療方式一樣,生存期也會有很大差別。

研究表明,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情緒特徵等也明顯影響著癌症患者的預後。

宋美齡40歲查出乳腺癌,先後經歷了兩次乳腺癌手術,依然活到106的高齡。

宋美齡確診癌症後,整個人就變了。她戒掉了抽菸、熬夜等不良習慣,並且很長一段時間裡,時刻關注飲食。據悉,宋美齡的飲食以清淡為主,日日不離果蔬,除了把控飲食的品質,她也注重飲食的次數。

Pam Matthews是一名生存期近20年的乳腺癌患者,33歲時確診乳腺癌,現在已經順利渡過了50歲生日。

“當你被診斷出患有癌症時,生存的慾望會推動你與癌症作鬥爭;但在你完成治療,重新迴歸生活後,是選擇健康生活,繼續與疾病或副作用抗爭,還是放縱自我,不再關注,任其發展,只能由你自己去決定。”Matthews也是在手術後開始改變生活方式,她不再吃糖,不喝含糖飲料,包括蘇打水和咖啡,飲食更健康。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無論中中國人還是外中國人,總結他們獲得更長生存期的經驗,大都歸結為三個方面:科學的飲食搭配、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飲食搭配。腫瘤患者到底吃什麼好?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能吃?

腫瘤患者4大常見飲食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1:盲目進補

認為有病就要補,大吃人蔘、阿膠、鹿茸、蟲草等,甚至忽略正常飲食。

腫瘤患者的確需要補充營養,但忽視正常飲食,花高價吃所謂的抗癌食品是錯誤的。其次,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多數保健品其實並沒有證據證明其抗癌作用。

誤區2:盲目忌口

腫瘤患者總是能從各種途徑打聽到一些所謂的“禁忌”,忌食“發物”,迷信“素食療法”......各類理由可以說五花八門。這不敢吃,那不敢吃,算下來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可吃的了。

抗癌真的需要忌口,但不是我們想的“忌口”,盲目忌口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腫瘤屬於消耗性疾病,如果營養跟不上,反而會消耗自身的脂肪和肌肉,降低免疫力,更不利於身體恢復。

誤區3:“餓死”癌細胞

有些人認為不吃飯或者少吃飯,讓癌細胞沒有營養,就可以讓癌細胞停止生長。

其實,腫瘤的生長與患者吃多少營養無關,癌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搶奪正常細胞的養分,即使患者營養不良,癌細胞照樣生長。

當機體已處於衰弱狀況時,腫瘤會優先吸取機體的營養而生長。飢餓只會讓身體消耗的更快,且會降低免疫力,加速疾病的惡化。

誤區3:湯比肉有 “營養”

不少說法認為燉肉的營養都在湯裡了。這其實是錯誤的。

湯裡面的營養成分很少,只有少量非蛋白氮、嘌呤、肌酐、少量遊離氨基酸、少量的鉀、鈉、鈣、鎂等離子,營養密度低。湯遠不如原料食材營養豐富,喝湯並非最佳的營養補充方法。

合理搭配飲食,牢記8大原則

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以預防復發轉移,但科學的飲食搭配能對治療和康復有所助益。只有一日三餐吃“對”了,才能更好地延長生命,提高生活品質。

隨著對營養干預認識的提升,腫瘤患者的營養搭配也已經引起了政府機構和更多醫務人員的關注。

2017年8月,國家衛生計生委釋出了《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對惡性腫瘤患者的膳食指導原則、能量和營養素推薦攝入量、食物選擇給出了標準和推薦。

腫瘤患者膳食指導原則

1.合理膳食,適當運動。

2.保持適宜的、相對穩定的體重。

3.食物的選擇應多樣化。

4.適當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5.多吃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

6.多吃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7.限制精製糖攝入。

8.抗腫瘤治療期和康復期膳食攝入不足,在經膳食指導仍不能滿足目標需要量時,建議給予腸內、腸外營養支援治療。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初秋防治牛皮癬,遠離疾病復發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