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天大約有1/3的睡眠時間,睡眠品質關乎健康。調查顯示,睡不好和抑鬱症也具有相關性,大約70%的抑鬱症患者有睡眠障礙,而有睡眠障礙的人罹患抑鬱症的概率也比一般人高3~4%,而睡眠品質改善後,抑鬱症的發生率也大大降低。
睡不好的人 腦子裡都是垃圾
一項關於大腦研究的TED指出,大腦是人體中工作最勤勞的器官,在耗能的同時也產生出大量“黏糊糊的垃圾”。人體中每一個器官都需要休息,其他器官都有清除身體垃圾的淋巴系統,但大腦卻沒有。大腦如何解決這些垃圾?答案是“睡覺時”大腦會將廢物沿著腦脊間的血管清出。只有在睡覺時大腦才會清理垃圾,如果你沒有睡好,腦子就會被“垃圾”佔領,甚至引發疾病。
許多年輕人猝死、腦溢血、心肌梗塞等,都和睡不好有關係
現今社會熬夜者眾,熬夜猝死的新聞屢見不鮮,許多年輕人猝死、腦溢血、心肌梗塞等,都和睡不好有關係。根據一項睡眠實驗顯示,睡眠充足的人精神狀態良好,而只有3~4小時睡眠的人狀態上和外貌上衰老將近20歲,也使身體的“肥胖指數”高於平均水平,且面板乾燥沒有光澤、長青春痘、內分泌失調等。此外,睡不好會使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或影響血糖調節,導致2型糖尿病,也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如何睡個好覺?
如果作息時間、環境,都符合自古以來的晝夜節律,就能擁有最佳的入睡時機。
人體順應地球自轉的晝夜更替活動迴圈週期,形成內置於身體內的晝夜節律,亦即“生物鐘”。光線是最重要的生物鐘調節器,當光線隱匿時,身體會分泌褪黑素,幫助積累睡意。日光重新升起時,身體開始分泌血清素,抑制褪黑素,驅散睡意,於是我們日復一日,睡去又醒來。如果我們的作息時間、環境,都符合自古以來的晝夜節律,就能擁有最佳的入睡時機,在凌晨2~3點進入高效睡眠階段。但是,當你睡覺時,手機、電腦、電源,幽幽閃著的小燈,滴滴答答的聲音等,都干擾著睡眠節奏,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理想狀態的睡眠以睡眠週期來計算
尼克・利特爾黑爾斯在《睡眠革命》一書中提到,理想狀態的睡眠,不是以小時來計算,而應以睡眠週期的數量來計算。我們的睡眠週期由4~5個不同的睡眠階段組成,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約90分鐘。
1、打瞌睡
第1階段非眼動睡眠:關燈,準備睡覺,進入半睡半醒、朦朦朧朧的階段。此時,常會因為某些響動而驚醒。
2、淺睡眠
第2階段非眼動睡眠:淺眠時,心率和體溫會下降,此階段的睡眠時間佔比最高,此時如果有人大聲喊我們的名字,或聽到自己孩子的哭聲,我們還是會醒過來。如果沒有干擾,繼續下去,這一階段能整合資訊並提高運動技能表現。
3、深睡眠
4、快速眼動睡眠
R90睡眠法
如果你恰好在一個完整週期結束時醒來,就會感受到“睡到自然醒”的輕鬆和滿足,這就是“R90睡眠法”。“R90睡眠法”最重要的就是週期——以90分鐘為單位,把一天分為16個單位。週期就是一次淺度睡眠和深度睡眠的交替,通常一次完美的睡眠是5個週期,也就是5x90分鐘,7.5小時。對大多數人來說,每週獲得35個睡眠週期是最理想的,平均到每天大約5個睡眠週期。
不過,我們是以一週7天為考核標準,不必每天都要精準到5個睡眠週期,即使某一天沒有睡夠也沒關係,28~30個睡眠週期也可以,但不能更少了。午休也算是一個週期,一般午休時間應為20~30分鐘,不要超過30分鐘,若超過則最好是保證能睡到1.5小時。此方案打破8小時睡眠窠臼,每個人從自身出發,找到各自適合的睡眠方案。你可以先從每晚5個睡眠週期開始,看看7天后感覺如何,如果太多可以減少,如果不夠也可以酌量增加。雖然具體安排因人而異,但作者在書中提醒:要儘量避免連續3個晚上缺失睡眠週期,儘量達成規律性睡眠,因為夜間不同的睡眠週期,各階段佔比不同。
較早的週期中,深睡眠佔比更大,而較晚的週期中,快速眼動睡眠佔比更大。更重要的是,堅持固定的早起時間。我們要了解自己的睡眠型別,運用睡眠週期,而非時長來衡量睡眠,才能制定適合自己的睡眠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