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學中的溼指水液輸布排洩障礙而致溼濁停滯的病理變化,有內外溼之分。其實,祛溼也應該分類!今天,筆者就來到東城中醫醫院鍼灸科,諮詢了專家如何分類祛溼。

以臟腑分類祛溼

宣肺化溼

飲入於胃,經胃之腐熟脾之運化,上歸於肺,在肺的宣發肅降下,方能將水谷精微輸佈於體表內外。若溼邪客肺,有霜霧之象,當宣肺化溼。以肺主氣論,宣化肺氣可獲佳效,因“肺主一身之氣化,氣化則溼亦化”。

健脾化溼

中焦受氣取汁,泌糟粕,蒸津液,以運化精微。脾虛運化不及,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聚成水溼,故《內經》謂“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脾胃之溼,一為體內津液代謝異常所致內生溼邪,一為“由經絡而臟腑,由肺而脾胃”的外來溼邪。需健脾補陽,以化溼濁。

淡滲利溼

水飲經脾之運化和肺之宣發,“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經由腎的蒸騰和氣化,升清降濁,清者上供全身,濁者化為尿液。溼邪客於下焦腎和膀胱,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治以淡滲利溼。此法通過甘淡滲利的藥物利溼,使溼邪從小便而解。

以路徑分類祛溼 ‍

發汗祛溼

發汗祛溼指通過發汗開洩腠理,使溼邪隨汗而解的治法,《內經》謂之“開鬼門”。溼邪客於肌表或上焦,宜發汗而解。此法禁忌,一是不可過汗,二是不可火攻。

湧吐祛溼

湧吐祛溼指通過湧吐使溼邪得以從上而解的治法,《內經》謂“其高者,因而越之”。溼邪結聚胸中,常法未能奏效,須以酸苦湧吐,使上焦得通,氣機得宣。

通腑洩濁

通腑洩濁指通過瀉下使溼邪從下而解的治法,《內經》謂“其下者,引而竭之”。水溼痼結,須“開其大便,以逐其水”。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原來中醫眼中的脂肪肝是這樣的!做好預防和調治,還你一個好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