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典籍摘要:

《名醫別錄》:“除伏熱腸遊。”

《神農本草經》: 味苦,寒。主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

《本草蒙籤》:“治腸風下血及熱痢刮痛難當,療溫病狂言致心躁結胸垂死。赤癩眉脫者,驅風有功;黃痕遺溺腫,逐水立效。掃遍身癢疹,止卒暴心疼。除癰腫,殺疥蟲。破癥痕,散結氣。”

《本草綱目》:“治腸風瀉血,並熱痢。”

《神農本草經讀》:“此以味為治也,苦入心,寒除火,故苦蔘專治心經之火,與黃連功用相近。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味苦,寒,無毒。主治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養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澼,止渴,醒酒,小便黃赤,治惡瘡,下部䘌瘡,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

《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味辛,性寒無毒,入胃、大腸、肝、腎四經。主結氣積聚,伏熱黃疸,腸風燥渴,溺有餘瀝,逐水消癰,明目止淚,去溼殺蟲,療大風及一切風熱細疹。以糯米泔浸一宿,去浮面腥氣,晒用。苦蔘屬水,有火性下降,本少少陰心,又入手足陽明及足厥陰經者,以其善主溼也。蓋勝則生熱,熱勝則生風,而結氣等證,從茲有矣。今以苦蔘燥溼,治其本也。東南卑溼,尤為要藥。

《藥性論》:"治熱毒風,皮肌煩燥生瘡,赤癩眉脫,主除大熱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惡腹痛,除體悶,治心腹積聚。"

《滇南本草》:"涼血,解熱毒,疥癩,膿窠瘡毒。療面板瘙癢,血風癬瘡,頑皮白屑,腸風下血,便血。消風,消腫毒,痰毒。

《長沙藥解》黃元御味苦,性寒,入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經。清乙木而殺蟲,利壬水而瀉熱。

《本草匯言》:“姚裴成雲,苦蔘,祛風瀉火,燥溼去蟲之藥也。前人謂苦蔘補腎補陰,其論甚謬。”

《本草經百種錄》:“苦入心,寒除火,故苦蔘專治心經之火,

與黃連功用相近,但黃連以去心臟之火為多,苦蔘似去心府小腸之火為多。

二、現代研究:

成分: 主含苦蔘鹼、氧化苦蔘鹼、異苦蔘鹼、槐果鹼、苦蔘醇鹼、苦蔘素等。《中國藥典》規定:含苦蔘鹼和氧化苦蔘鹼的總量不少於1.2%,飲片不得少於1.0%。

作用:本品有解熱、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胃潰瘍、抗腫瘤、免疫抑制、抗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及升高白細胞、利尿等作用。

藥理:苦蔘煎劑及其中所含之苦蔘鹼給兔口服或注射,皆可產生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前即有鹽分排出之增多;對某些常見的面板真菌及滴蟲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苦蔘鹼注射於家兔,發現中樞神經麻痺現象,同時發生痙攣,終則呼吸停止而死。

臨床報導: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除一般保肝治療外,每日用苦蔘粉口服。觀察19例,黃疸消退時間平均12.6天,自覺症狀改善,肝脾大及肝功恢復亦較快。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發現自己血壓高了,很容易犯這幾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