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影視作品裡聽到“任督二脈”,前文提到了督脈,而本篇文章則簡單介紹下任脈。任脈與督脈相對,督脈循行於後背正中線,而任脈則循行於前面正中線,督脈為“陽脈之海”而任脈為“陰脈之海”,任脈可以統率各陰經。
任脈與督脈同出於胞中,一前一後,一陰一陽,統率一身之陰陽。
任脈,起於胞中,出於會陰部,向上循外陰毛際處,沿著腹部上行,直達咽喉部,向上沿著面頰進入目系。其循行相對於十二經脈而言,較為簡單,分支較少。但是其作用,卻絲毫不比其他經絡低,甚至具有更高的作用。
任脈統率全身陰經,主胞胎,主生殖,任脈出現問題,則表現為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以及下腹部疾病,例如:帶下、不孕、月經病、陽痿、早洩、遺精、遺尿、尿頻、尿痛、疝氣、婦女盆腔疾病等等。
任脈共有24個穴位,首穴會陰穴,末穴承漿穴。
會陰:任脈的首穴,陰,指的是前後二陰,會陰則指的是前後陰之間,穴在其中。具有回陽升壓、補腎固脫的功效。主治:陰癢、陰痛、小便難、閉經、遺精、脫肛、產後昏迷、癲狂等 。
關元穴:小腸經的募穴,也是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此穴是人體元氣封藏的所在,也是日常生活中養生要穴。在前正中線,肚臍下3寸處。具有補氣壯陽的功效。一切元氣虛衰的疾病均可取此穴治療,艾灸,尤其是雷火灸等補氣壯陽的功效更佳。本穴主治:腹痛、吐洩、帶下、遺精、陽痿、早洩、月經病、尿頻、尿痛、中風脫證(可補其元氣)。
氣海穴:在肚臍下1.5寸處取穴。是人身元氣之海。可以理氣寬腸,調經利水。主治:下腹痛、大便不通、遺尿、遺精、陽痿、閉經、崩漏、中風脫證等。
神闕穴:也就是肚臍處。臍為胎兒氣血執行的通道,此處具有補氣開竅的作用。主治:腹部冷痛、洩瀉、脫肛、中風脫證、屍厥、水腫鼓脹等。要特別注意的是此穴禁止針刺,宜用艾灸,各種隔物灸療效奇佳,如隔鹽灸、隔姜灸、隔附子灸等等。
中脘穴:在肚臍上4寸,穴位於胃脘的中部。可以健脾和胃、理氣止痛。主治:胃痛、腹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洩瀉、便祕等。
鳩尾穴:是任脈的絡穴,位於前正中線上,當胸劍結合部下1寸。功效是和中降逆,清心安神。主治:胸悶、心悸、胸痛、嘔吐、呃逆,另外對於癲狂等神志疾病也有一定效果。
膻中穴:是心包的募穴,同時也是八會穴之氣會膻中。前正中線上,兩乳頭兩線中點。可以補氣止痛,降逆。主治:胸悶、氣短、胸痛、心悸、乳汁不下、乳癰等,同時因本穴具有降逆功效,故而可以治療咳嗽、氣喘、呃逆等氣逆的疾病。
承漿穴:是任脈的末穴,位於口脣下,當頦脣溝正中凹陷處。承漿,顧名思義是承接從口中流出的水漿之處。具有祛風通絡,生津斂液的功效,主治:口眼歪斜、牙齦腫痛、口舌生瘡、消渴、癲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