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想要掙錢、去賣補藥、保健品來錢最快。明、清、民國以來,賣補藥之風逐漸盛行,後世此風日盛。賣補藥、保健品,吃得人越多越賺錢,這就需要吆喝入耳,需要拿中醫理論包裝,那就是說你虧,說你虛。看看當下熱門的宣揚養生,聽聽藥效之聲,中醫學就成了一個脾虛、腎虛……石斛、冬蟲草的世界,能防病,能治病、能養顏,能長壽……。難怪中醫早有,人蔘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之感嘆。
用於臨床治病,這套理論不管用,至少不夠用。當今的大多中醫,不讀經典,不知天人相應,不知二十四節氣,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是給藥商、保健品公司張目,就是涉險獵奇,偶中一二,害人六七,還有用西醫藥理治病冒充中醫,也有不究醫理,專方治病以人試方,偶中則自吹本派高明,不效則恨患者不按方患病……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在患者心中中醫療效日低,藥價日高,名聲日下!中醫成了當今推銷補益保健藥的金字招牌,成了濫用補益保健藥的擋箭牌,部分中醫為了利益,不研究治病之術,醉心於營銷之道,真正能治病的中醫難得一見,於是中醫聲譽日下,中醫成了多數人心目中,不會治病,只會賣藥的騙子。
關於虛,清代醫家王旭高是這麼說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虛處受邪,其病則實!”在病的層次,人體的疾病不是一個“虛”字能夠概括,用方也不是一個“補”法能夠統轄。清代程國彭的《醫學心悟》:“論病之倚,則以寒、熱、虛、實、表、裡、陰、陽八字統之,而論病之方,則又以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盡之。方藥為何取效?其實質不是補,而是調。這個調,是因勢利導,是順勢而行,或汗,或下,或清,或溫,或活血,或利水……,總之,伺機而動,因勢利導。這個“機”和“勢”如何把握?要“觀其脈證”,要“隨證治之”。這個證,就是病機或病勢的關鍵,更是用方的證據。
對於中醫病,清朝名醫吳鞠通痛心疾道,著醫醫病書專論,以治醫之病!國醫大師幹祖望寫新醫醫病書,提出“醫人首先醫己,一個無病的人,才能做個稱職的醫”之呼籲!
治中醫之病,中醫人應遵循孫真人之訓,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深自誤哉。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迴歸傳統經典,提高療效才是中醫正途!
應該讓學中醫的知道,天上地下,人在其中,四季氣候變化,對人身體有不同影響,對病情減輕、加重、痊癒、復發有極大的影響,素問裡有專述“藏氣法時論”一章,又著五運六氣七篇大論以教後人,更立“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也”之從醫戒律。金元四大家之一張從正說過:“不通五運六氣,檢盡方書何濟。”天地之五運六氣太過或不及乃致病之原因也!抑其運氣、資其化源治病之根本也!大自然氣候變化療寒熱燥溼……之大藥也,動、植、礦、器……療臟腑寒熱燥溼……之小藥也!治病應: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天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病。養生是順應天時地利而為之,天道也、養生之道也,用小藥以調之使人身順應天時地利而適應之,醫道也、治病之道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天、地、道都法自然!醫道豈敢違乎?
#大家健康超能團#@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