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場秋雨落下,鄭州的氣溫降到了二十幾度,長夏結束,每天早晚有了涼爽的秋意。
昨天買菜遇到了鄰居阿姨,買了羊肉和羊骨,說孩子要回來了,準備燉湯給孩子“貼秋膘”。每一位媽媽,其實都在找各種理由給孩子做好吃的。
在這個特殊的秋天,在衣食住行的間隙裡,該怎麼養生呢?關於秋天,《四氣調神大論》中寫:秋三月,此謂榮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平,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首先是起居方面。
要早睡早起,雞叫的時候就起床,當然在城市裡聽不到雞叫。可如果比雞醒的還早,每天半夜三四點就行了,那可能是肺氣過旺了。
在穿衣方面,出汗著涼是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的,而在秋天,人體開始收斂氣機,如果這時候出了汗,腠理開啟,但又著涼了,就會影響陽氣的回收,容易演變成嚴重的感冒咳嗽,傷陽氣,身體變得虛弱。
所以秋天不要過量運動,出很多汗,然後又貪圖涼快去吹風。
其次是精神方面。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一個容易讓人產生落寞、悲傷、孤獨情緒的季節,萬物凋零,思緒也變得憂鬱,這是秋天獨有的氣質。
如果平時有些小憂鬱,到了秋天要及時自己調節,收回注意力,多關注自身,把事情看淡。其實這一年經歷了這麼多,我們都應該有一種能夠看得開的豪情了。
把心神和氣收回體內,不再做一些冒險的激進的事情,守住內心。
最後是飲食。
“吃什麼”,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早在立秋那些,就看到有人開始打著“貼秋膘”的名義大吃大喝,但很多人吃得太油膩之後感覺並不舒服,痰溼變多,咳痰變多。
因為秋天僅僅是剛開始“收”,慢慢過渡到冬天的“藏”,這種進補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貼秋膘不能一下子貼到位。
秋天的飲食,我們可以記住“飲食各半”的原則。因為天氣逐漸轉為乾燥,要多一些湯水,少吃點乾的,增加蔬菜水果和湯水。仍然不可以吃得太飽,不管哪個季節,太飽都要傷脾。
如果逆著來,就會傷肺,肺被燥火鎖上,大腸被溼熱所克,出現便祕。到了冬天,由於秋天沒有收好,冬天沒有足夠的能量,還有各種問題會找上來。
總之,在秋天,不讓自己受涼,不讓自己心情大起大落,不讓自己吃得太多,守住內心,安然又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