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今天講講有關於陽氣的問題,人體陽氣的作用,傷害人體陽氣的因素,如何儲存身體的陽氣和陰精。

什麼是陽氣?

陽氣,陽主動,天行健之動,有動力即是有生氣,通天即是講的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一個意思,《內經·生氣通天論》就是主要講陽氣的。

自古以來,都以通於蒼天之氣為生命的根本,而這個根本不外天之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竅、五臟、十二節,都與天氣相通。蒼天之氣衍生五行,陰陽之氣又依盛衰消長而各分為三。

如果經常違背陰陽五行的變化規律,那麼邪氣就會傷害人體。因此,適應這個規律是壽命得以延續的根本。

蒼天之氣清淨,人的精神就相應地調暢平和,順應天氣的變化,就會陽氣固密,雖有賊風邪氣,也不能加害於人,這是適應時序陰陽變化的結果。所以聖人能夠專心致志,順應天氣,而通達陰陽變化之理。如果違逆了適應天氣的原則,就會內使九竅不通,外使肌肉壅塞,衛氣渙散不固,這是由於人們不能適應自然變化所致,稱為自傷,陽氣會因此而受到削弱。

陽氣的作用

人身的陽氣,如像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假若陽氣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發揮其重要作用,人就會減損壽命或夭折,生命機能亦闇弱不足。

所以天體的正常執行,是因太陽的光明普照而顯現出來。而人的陽氣也應在上在外,並起到保護身體,抵禦外邪的作用。

人的陽氣,既能養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養筋而使諸筋柔韌。但若汗孔的開閉調節失常,寒氣就會隨之侵入,損傷陽氣,以致筋失所養,造成身體俯曲不伸。寒氣深陷脈中,留連肉腠之間,氣血不通而鬱積,久而成為瘡癰。

從腧穴侵入的寒氣內傳而迫及五臟,損傷神志,就會出現恐懼和驚駭的症象。由於寒氣的稽留,營氣不能順利地執行,阻逆於肌肉之間,就會發生癰腫。

汗出未止的時候,形體與陽氣都受到一定的消弱,若風寒內侵,俞穴閉阻,就會發生風瘧。風是引起各種疾病的起始原因。

傷害人體陽氣有幾個方面:

由於寒,陽氣應如門軸在門臼中運轉一樣活動於體內。若起居猝急,擾動陽氣,則易使神氣外越。因於暑,則汗多煩躁,喝喝而喘,安靜時多言多語。若身體發高熱,則像碳火燒灼一樣,一經出汗,熱邪就能散去。因於溼,頭部像有物蒙裹一樣沉重。若溼熱相兼而不得排除,則傷害大小諸筋,而出現短縮或弛縱,短縮的造成拘攣,弛縱的造成痿弱。由於風,可致浮腫。

以上四種邪氣維繫纏綿不離,相互更代傷人,就會使陽氣傾竭。

在人體煩勞過度時,陽氣就會亢盛而外張,是陰精逐漸耗竭。如此多次重複,陽愈盛而陰愈虧,到夏季暑熱之時,便易使人發生煎厥病,發作的時候眼睛昏蒙看不見東西,耳朵閉塞聽不到聲音,混亂之時就像都城崩毀,急流奔瀉一樣不可收拾。

人的陽氣,在大怒時就會上逆,血隨氣逆而淤積於上,與身體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發生薄厥(類似於腦出血)。

若傷及諸筋,使筋弛縱不收,而不能隨意運動。經常半身出汗,可以演變為半身不遂。出汗的時候,遇到溼邪阻遏就容易發生小的瘡癤和痱子。

經常吃肥肉精米厚味,足以導致發生疔瘡,患病很容易復發,就像以空的容器接收東西一樣。在勞動出汗時遇到風寒之邪,迫聚於皮腠形成粉刺,鬱積化熱而成瘡癤。

如何儲存身體內的陽氣和陰精?

只要人體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勞逸適度等養生的原則,那麼,肌肉腠理就會密閉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雖有大風苛毒的侵染,也不能傷害,這正是循著時序的變化規律保養生氣的結果。

這個是重中之重。

人身的陽氣,白天主司體表:

清晨的時候,陽氣開始活躍,並趨向於外。中午時,陽氣達到最旺盛的階段。太陽偏西時,體表的陽氣逐漸虛少,汗孔也開始閉合。

所以到了晚上,陽氣收斂拒守於內,這時不要擾動筋骨,也不要接近霧露。如果違反了一天之內這三個時間的陽氣活動規律,形體被邪氣侵擾則睏乏而衰薄。

說明人體的氣血有所謂的時間生物醫學特性。每日的早晨、中午、傍晚、夜半,就好像春夏秋冬一樣,分別有生髮、成長、收斂、內藏等氣血的迴圈運作模式。因此不管在養生或治病上,都可以運用這樣的規律,順勢而為。

所以,若是當個宅男宅女夜半玩計算機,然後白天睡覺,不出幾年,就會臉色蒼白,睡眠不好,身體欠安。其實,人本來早晨起床後,就應該去晒晒太陽,讓身體知道現在是白天了,體內某些荷爾蒙與酵素才會正常分泌,濃度才夠。到了夜晚就應該休息,不應該在天黑後還在大幅運動或工作的,古人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本來天黑後就應該要休息了,尤其是晚上9~11點(亥時),古人稱為“人定”,表示這個就是要安定休息睡覺的時間。這個順應一日四時的規律作息,是與我們基因上被設定的生理時鐘有關,那個是物種演化的結果,我們是無法靠意志力改變的。我們體內的很多荷爾蒙與酵素的分泌,都被這個關於生理時鐘的基因給控制著。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白天作功的效能,與夜晚的細胞修復的效率。

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陰平陽祕,精神乃治。

這兩句話幾乎是千古名言,在中醫界大家都認為這是重要的指導原則,但是看市面上一般書籍的解釋,不外乎是說要陰陽平衡,要保持人體整體的陰陽平衡。

不然就像火神派祖師說的:人啊,陰常有餘,但是陽常不足,陰陽兩者,陽起主導作用,所以要一直補陽氣,因為陽不怕過多。或者有人認為是要將先天干之一陽重攝於水中,保證命門火深固祕藏於腎,以達到這“陰平陽密”的最佳生理狀態。

目前的這些解釋是真的黃帝內經的本來意思嗎?

蒼天能夠天行健,是因為它清淨,所以人也要清淨,就能志意大治,就可以陽氣密固了。聖人就是這樣聚精會神的學習天道之理而通神明的。

這兩句千古名言,就是內經作者要人清淨,清淨就能陽氣密固。並不是目前坊間的解釋,不是隻要陰陽平衡那麼含糊的說法,也不是火神派認為要加強補腎陽附子的用藥觀。

可是清淨一詞,雖然可以粗略意會,但有點籠統啊,難道只是要人不大怒不煩勞嗎?到底怎樣才能精柔呢?它的實際執行究竟是怎樣的內容呢?

關於這個,我再進一步來解析。

當你少欲而知足,內心安定不擔心股票兒女病情名譽等煩惱、別貪心過頭而做事停不下腳步導致疲勞、知足所有、滿意當下、吃什麼都好、穿什麼都好、隨遇而安、不羨慕無嫉妒,這樣子的恬淡生活,那麼你的真氣就會調順了。

所謂的精神內斂,就是要你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

當你的眼睛少去聚焦在那些感官刺激的視像上,當你的內心不被淫亂之美貌所吸引而魂飛魄散,當你不管有沒有能力都能夠不被物質追求的吸引而搞的動心思慮。那麼這樣子,就能神氣守住形體而長壽百歲了。

過食酸味,會使肝氣淫溢而亢盛,從而導致脾氣的衰竭。過食鹹味,會使骨骼損傷,肌肉短縮,心氣抑鬱。過食甜味,會使心氣滿悶,氣逆作喘,顏面發黑,腎氣失於平衡。過食苦味,會使脾氣過燥而不濡潤,從而使胃氣滯。過食辛味,會使筋脈敗壞,發生弛縱,精神受損。

因此謹慎地調和五味,會使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通暢,腠理致密,這樣,骨氣就精強有力。所以重視養生之道,並且依照正確的方法加以實行,就會長期保有天賦的生命力。

#大家健康超能團# @大家健康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為什麼肩周炎患者夜間疼痛會加重?教您6招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