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七月中。
處,止也。
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四個節氣,秋季第二個節氣。
處暑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由於受短期回熱天氣(俗稱“秋老虎”)影響,處暑過後仍有持續高溫,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後。
處暑常見疾病與易影響人群
處暑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雨量減少,空氣中的溼度也相對減少,使人有秋高氣爽之感。但此時燥氣也開始生成,人們會感到面板、口鼻相對乾燥,處暑節氣要預防呼吸道疾病、乙型腦炎。此時躁邪傷肺,很多人會出現咳嗽、乾咳、哮喘、喉嚨痛等不適症狀,這個時節人們要儘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如果去一定要戴口罩,回家後不僅要洗手漱口,最好也要清洗鼻子,特別是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洗鼻子可減少病原體的感染,避免疾病傳播。
處暑節氣的中醫養生三原則
原則一
秋應肺而養收,要注意起居調節,防止受寒。人們應早睡早起,以使情緒安定寧靜,預防自然界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神氣,使情志與“秋收”相應,符合秋季養“收”之機。人體也是處於收穫的時期,機體已由活躍、外向、支付階段,轉變過渡到沉靜、內向、積蓄的階段。秋天陽氣由升浮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逐漸衰退,要注意起居調節,防止受寒。
原則二
應注意機體的補充,注意不宜再多食雪糕之類的冷飲食品。由於夏季人體消耗多而吸收少,故在天氣稍涼之時,是進補的重要季節,可注意秋燥的預防,多吃甘寒汁多的食物,如各種水果、麥冬、白茅根和竹蔗等。雖有時氣溫還偏炎熱(如秋老虎天氣),但不宜再多食冰糕之類冷飲食品,以保護脾胃消化功能。
原則三
最重要的還是要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人們可使用針刺、艾灸、按摩穴位等中醫方法,日常生活中閒暇無事可多揉揉耳朵,按摩耳垂,提高肺部的防衛功能,預防感冒。
處暑節氣推薦食療
處暑時節,燥邪當令,進補應循序漸進,可以選擇“補而不峻、潤而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山藥、南瓜、百合、銀耳、蜂蜜、藕、梨、香蕉、芡實、蓮子、栗子、海蜇、海帶、黃鱔、兔肉等食物,既營養滋補,又容易消化吸收。
雖然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但此時人們的脾胃功能尚未恢復,故此時不要急於“大補”,更不要盲目服用人蔘、鹿茸、甲魚、阿膠等營養豐富但“滋膩礙胃”的補品,如果服用不當,很容易引發消化不良、口舌生瘡、便祕等胃腸疾病。
建議體質虛弱或患有慢性病的人,不要隨意選擇滋補品,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進補。
沙蔘梨水
【材料】沙蔘15~30克,鴨梨200克,陳皮、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沙蔘搗碎,加水煎取藥汁後去渣,然後將藥汁與切碎的鴨梨,陳皮同入砂鍋,再加水適量,燒開後以文火煮60分鐘,加入冰糖煮至冰糖融化即可。放涼後食用。
【用法】隨意服食。
【功效】功效滋陰清熱、潤肺養胃、祛痰止咳。
注意:外感風寒所致咳嗽者,不宜服。沙蔘有南沙蔘與北沙蔘之分,二者功效基本相同,但前者偏於潤肺祛痰,後者偏於養胃生津,故在使用時,可根據需要而分別選用。
山藥百合銀耳粥
【材料】山藥50克、百合15克、銀耳10克,粳米3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山藥去皮,切片。鮮百合洗淨,撕成小片狀備用;銀耳提前用冷水泡發,並洗掉銀耳表面附著的雜質,撕成小塊。粳米洗淨。把粳米放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煲至粘稠狀。放入山藥、鮮百合片、銀耳再煮約十分鐘;放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清暑解熱、潤肺化燥、護脾。
【用法】溫熱食用。